
摘要:监测作为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当下工程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传统监测手段在及时性、全面性等方面存在缺陷,有效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并与工程监测相结合,可丰富监测手段和提高监测效率。基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遥感技术的原理以及工程监测的发展和问题,总结了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以及3S技术结合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对遥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工程监测与测绘息息相关,应用范围较广,主要体现在地上及地下工程的施工监测、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测量、工程建设环境监测、变形监测、工程安全监测、工程灾害监测及预警等方面[1,2,3,4]。近年来,遥感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应用,在传统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极大丰富了工程监测的手段,使得监测结果更准确、更高效、更灵活、更可靠,在环境监测和变形监测中尤为突出[5,6]。作为宏观监测的新兴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在空间性、时间性、数据获取便利性和丰富性、周期性等方面有较好的优势,其中无人机遥感和卫星遥感在工程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利用遥感技术,便于对工程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宏观监测,快速获取信息,丰富数据种类,可根据需求选取不同分辨率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工程原有资料的更新、场地动态观测和长期观测十分有效。
1、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发展
遥感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探测技术,可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目标以获取电磁波信息,感知遥远距离的事物所传达出的信号来探测并识别数据信息,通过与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空间技术等结合来揭示目标物的几何、性质、变化规律等特征[8]。遥感分为广义的遥感和狭义的遥感,前者指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采用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来识别目标物属性和特征,即远距离探测来获取目标状态信息;后者指依托安装于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通过摄影、扫描等方式获取地物信息,进而加工处理来识别地物的特性。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对地观测技术,遥感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空间覆盖范围广,可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不受目标地物周围地形影响;探测波段范围广,可实现全天候监测,获取的信息量大,远超常规方法;可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获取信息速度快、短时间内可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性、周期性探测,时效性强;具有高空间、高时间、高光谱分辨率的特点[9]。从地面遥感发展到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随着遥感技术不断成熟,其获取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在工程监测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测量数据的采集及处理、复杂条件下的测量、诸多工程的生态环境监测、工程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动态监测、地图测绘等都离不开遥感技术[10]。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对遥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如卢霞等[11]利用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影像监测工程实施前后的遥感表征信息,对不同工程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出遥感技术在工程治理与管理中的优势。王海龙[12]介绍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势,从不同方面分析了遥感技术的应用。高莉[13]利用ALOS数据和部分实测数据,经估计得到了研究区退耕还林面积,利用建立的不同地物的光谱信息模型对地面异质性较强的区域提取土地利用信息,为研究区工程区的管理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2、工程监测的发展及问题
工程监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工程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推动了监测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监测方法和仪器有进步,电子及物理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仪器结构性能,提高了精度和稳定性;监测内容不断增加和完整,数据分析方法不断提高和完善;工程监测被广泛应用于施工和环境监测,保证了环境安全和施工质量[14]。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向着实时化、自动化、数字化发展,工程监测进入自动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工程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开发和应用,其中遥感技术在工程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不断渗透,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但监测过程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15],比如对监测获取的数据及信息处理的新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充分发掘有用信息;未充分利用采集的地质信息,导致应用于工程指导和解决问题的信息匮乏;大范围区域内依靠人工监测进行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效率低且有滞后性,需应用新方法来提高监测效率。
3、遥感技术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中往往存在施工条件复杂、场地空间有限、工程范围大、环境恶劣等情况,目前,人工监测在众多项目中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主要通过测量特定点来获取数据,遥感技术的优势,可克服一定的困难,使得不需要访问特定的点来采集数据,有利于解决部分监测项目中存在的难题,方便监测过程,提高监测效率,其中,无人机遥感和卫星遥感应用较多。将遥感技术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便于监测工程本身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和进展。
3.1 无人机遥感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传统测量手段时效性差、耗费人力物力大、效率较低,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上述不足,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不受地域条件限制实时获取数据,且大范围监测的效率大大提高。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前的环境监测和影像资料获取、工程地形图的绘制、创建数字模型、数字城市建设及低空测量、工程监测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例行检查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筑工程的倾斜摄影测量等[16,17,18]。
受外界因素影响及工程环境条件较差时,影响人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或无法进行人工测量,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地测量,保证监测工作完成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19]。利用该技术所获得的数据结果较准确,对数据结果的分析有效且便捷,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测量问题,对于工程监测及测绘都有重要作用。
此外,利用无人机进行摄影测量可以实现数字化地面建模,显示出各地的坐标、高程、坡度、坡向等重要信息,为地铁、公路等长线路工程的路线选择和设计提供有效帮助,在工程前期的测量中是十分有效的。
3.2 卫星遥感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包括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其中光学遥感具有高空间、高时间、高光谱分辨率的特点,雷达遥感的显著特点是主动发射电磁波,不依赖光照条件和气候条件,可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有效探测目标地物的空间形态特征[20,21]。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监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工程建设前期勘测环节,利用遥感监测可获取大面积的重要信息,短时间内得到监测结论,以满足施工要求,将遥感监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遥感监测的准确性,总结相关监测规律与方法,丰富监测手段,强化监测力度。地质工程的探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影像中不同波段的特性来监测地下水、岩石、土壤等信息,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复判,可了解工程建设区地质容易出现的问题[22]。工程建设时为避免土地资源浪费,需对土地进行测量,可将摄像机安装到卫星或飞机上,实时拍摄工程场地土地情况,利用不同目标物具有不同反射特性的特点来动态监测场地土地资源使用情况[23],准确掌握土地使用数据。
工程建设过程中,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建设时,需重视环境的监测,遥感手段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如地铁的开挖、煤矿开采等大型地下工程的建设,对于地表环境影响很大,包括植被、土壤、地表沉降及形变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可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宏观监测,划定研究区域用影像提取数据进行分析,亦可根据长时序影像对环境因子进行反演,分析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时序影响以及地表高程的变化[24]。此外,利用遥感图像获取地理信息,可对大型工程实现地形图测绘,编制所需的遥感图,便于后续测量。
工程建设完成后,对于工程周边环境的监测仍然十分重要,有利于工程本身的安全和保护环境。可通过影像监测工程施工结束后周边环境的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如评估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的损害[25]。对于长线性交通基础设施形变地面沉降的动态监测、矿区开采工程引发的地面沉陷,可通过雷达遥感探测,利用覆盖研究区的多景SAR影像求取相位信息,最终进行差分干涉得到区域性沉降整体趋势和沉降分布特征,揭示形变的演变特征[26]。
3.3 遥感技术结合GIS和GPS技术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统称为3S技术,其中GPS可实时提供目标点的坐标信息,野外操作简单,测量成果精度较高,自动化程度高;GIS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管理、成果显示与输出于一体,是一种可应用于各领域基础平台信息显示的手段[27]。现阶段,工程监测中对3S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也创造了测量新模式。
在工程监测中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基于GIS提取更多的地物要素,有助于数据更新和进一步分析;在制图方面,有效发挥遥感与GIS的优势,制作满足不同比例尺和精度要求的图,遥感数据中提供的高程数据,应用于GIS中可提高数字化地图的处理效率,方便编辑得到较为全面的数字地图,使得地图表达更准确[28]。工程建设中准确的定位需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遥感与GPS技术相结合,可有效应用于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铁路与高速公路线路测量、地表形变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等。
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GIS与GPS的帮助,将三者结合运用于工程监测中,可同时实现空间定位和信息处理,丰富数字地图,构建综合分析模型,保证工程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为工程监测提供新方法。
4、结语
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测量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地形、工期、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给工程监测工作带来的困难也不尽相同,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有效解决部分困难,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应用相对广泛,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表形变监测、周边环境因子的宏观观测、监测数据快速采集,施工前的监测及规划设计、土地利用状况监测、数字建模工作的完成等。遥感技术监测数据较准确、获取信息量大、监测范围大、效率高、受地面限制少的特点,可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信息,对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产生的变化及时进行预判和处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存在密切关联,如今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带动了遥感技术的更新和创新。如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对危险和困难地区的工程监测有很多帮助,无人机航摄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监测的效率大大提高[29]。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先进监测手段的不断探索将会对现场监测有很大帮助,进一步提高监测精度。遥感技术的发展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王立新,雷升祥,汪珂,等.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监测新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20,64(12):101-107.
[2]陈梦雪,刘洪庆,许世城.LiDAR技术在钱塘江海塘工程安全监测上的应用研究[J].测绘工程,2015,24(9):44-47.
[3]申传建.RS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0(24):44-45.
[4]李正红.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探析[J].安徽建筑,2021,28(8):279-280.
[5]裴浩,李云鹏,乌日娜,等.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生态建设工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4):221-225.
[6]范亚军,甘元芳.遥感变形监测技术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应用与分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30(4):16-24.
[7]高天舒,董彬.浅谈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视界,2018(4):147-148,77.
[8]王炜.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83-284.
[9]王萌.基于遥感技术的智慧城市基础数据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112-113.
[10]张辉,张瑞.遥感监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9):121-122.
[1]卢霞,李霞,马新辉,等.遥感技术在生态工程动态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2,27(4):629-636.
[12]王海龙.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5):101-102.
[13]高莉.基于ALOS的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14]黄杰云.工程测量技术应用浅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3):207-209.
[15]宋传良.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8):296.
文章来源:李雯雯.遥感技术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22,(08):160-162+168.
分享:
江苏省星级饭店业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创新,发展水平在国内总体处于第一方阵。新冠疫情的持续使得星级饭店的运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把握江苏省星级饭店的总体规模和经营状况,促进星级饭店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恢复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江苏省星级饭店的运作情况,重点针对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饭店经营状况,梳理星级饭店开展疫情防控和自救的举措,系统提出了星级饭店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相应对策建议。
2022-05-19全球金融危机及我国阶段性“钱荒”事件的发生,让金融机构和监管层意识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新经济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更加复杂,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流动性管理架构亟待完善,但在资金“一点清算”和流动性风险总行集中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流动性管理被相对弱化,若不引起重视可能会造成风险隐患。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管理难点,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通过分支机构做精、做细和做实日常流动性工作,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管理效能。
2022-05-19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外来音乐所无法比拟的。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的外来音乐涌入我国,中国传统音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已刻不容缓。
2022-03-24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逐渐被引入到新媒体网络直播带货中,但在总体直播带货的商品中农产品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本文主要以抖音平台上的农产品直播带货为主体,通过访谈和调研,得出黑龙江省农产品利用抖音直播带货平台进行营销的相关策略。
2022-04-21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还面临着绿色金融意识不够、产品创新不够、法律制度不完善及专业人才稀缺等发展困境,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各司其职,针对困境逐一进行打破,为绿色金融创造一个公平安全、有序规范的发展环境,以更好地鼓励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其中,推动绿色金融持续发展。
2022-04-21厘清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类型,阐述其存在状态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保护的对象、主体与经费;探索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这项研究回答了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要"保护什么""为什么保护",以及"怎样保护"等颇具"纲领性"的几个重要问题。
2022-03-05存托凭证作为跨境投融资工具,最早由美国J.P.摩根公司发行,现已发展成为常用的金融工具。随着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存托凭证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有利于促进资本在国际市场的自由双向流动,引导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中国存托凭证的推行面临诸多风险与障碍。本文在分析中国存托凭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市场发行存托凭证的经验,为完善中国存托凭证制度提供可行路径。
2022-03-28为提高农村产业改革的执行效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的研究。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文明、区域协调、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以期实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借鉴。
2022-03-25通用航空是发展的新兴行业,代表着低空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本文以现有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整体分析国内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以及限制通用航空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海南省通用航空近几年发展情况以及政策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对海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2022-04-28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针对国内当前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大市场营销理论逻辑框架进行科学规划的思路和要点: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从政府有为的“讲政治”和市场有效的“公共关系”方面建立保障战略,并通过科学的营销战略满足游客需求和实现让“人”满意。
2022-05-19期刊名称: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期刊人气:287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自动化学会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003-7241
国内刊号:23-1474/TP
邮发代号:14-37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