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建立芪及散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根据芪及散辐照前后的指标成分峰面积的变化,考察60Co-γ射线辐照对芪及散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2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2次辐照前后芪及散供试品的色谱图没有明显变化,峰型、峰的个数和峰分离度很好,两种被测成分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可靠的反映芪及散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通过HPLC结合相似度评价系统可以全面评价供试品含量变化,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更可靠的基础。
关键词: 60Co-γ射线辐照 指纹图谱 色谱法 芪及散 高压液相3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卡马西平-D10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的浓度。以XBridge BEH 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 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171.3→126.3(左乙拉西坦)、m/z 237.1→194.1(卡马西平)、m/z 247.1→204.1(内标)。结果 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50、0.2~20μg/mL(r分别为0.997 3、0.998 5),定量下限分别为0.5、0.2μg/mL;日内、日间RSD均不高于10.00%,日内、日间RE均在±4.00%之内,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5.60%~105.00%,平均内标校正基质因子为98.40%~110.00%,稳定性试验的RSD均不高于5.60%。采用该法测得22例患者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的浓度分别为3.36~40.90、3.64~9.93μg/mL。结论 所建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癫痫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 临床疗效 卡马西平 左乙拉西坦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6
目的探讨虎杖苷(polydatin,PD)对乳腺癌细胞放疗增敏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D(5、10、20、40和80μmol/L)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疗敏感性。将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放疗组(2Gy放射线)、LiCl组(2Gy放射线+200μmol/LLiCl)、PD组(2Gy放射线+20μmol/LPD)和PD+LiCl组(2Gy放射线+20μmol/LPD+200μmol/LLiC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β-catenin、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B细胞淋巴瘤-2(Bcelllymphoma-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Xprotein,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PD培养24、48和72h对MCF-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均P<0.05)。20μmol/L的PD作用48h可降低放疗(2、4、6和8Gy)后细胞克隆形成率(platingefficiency,PE;均P<0.05)。与放疗组比较,PD组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与β-catenin、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而PD+LiCl组可逆转PD改善的上述指标(均P<0.05)。结论PD可将MCF-7细胞阻滞在G2/M期,促进细胞凋亡,提高放疗敏感性,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增敏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虎杖苷27
黄柏作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保护神经、止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目前关于黄柏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今后应从分子、细胞、组织和生物学等多方面去研究黄柏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保证黄柏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奠定科学实验基础。
关键词: 保护神经 抗氧化 抗炎 抗肿瘤 止泻 降糖 黄柏156
目的:观察清肝健脾活血方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鳖甲煎丸组和清肝健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每周腹腔注射2次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混悬液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8周。于造模第2日开始,各给药组分别予清肝健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32.084、16.042、8.021 g/kg)、鳖甲煎丸(0.925 5 g/kg)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8周。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病理分期情况,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板排列不规整,胞质融合肿胀,胞核固缩,呈中度脂肪样变性,局部炎细胞聚集,纤维增生。各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清肝健脾活血方高、中剂量组和鳖甲煎丸组改善较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分期显著加重(P<0.01);血清ALT、AST含量及肝组织MDA、ROS水平,α-SM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健脾活血方高、中剂量组及鳖甲煎丸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分期显著减轻(P<0.05,P<0.01);血清ALT、AST含量,肝组织MDA水平及α-SM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清肝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清肝健脾活血方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ST含量、肝组织MDA水平和α-SM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清肝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P<0.01)。与鳖甲煎丸组比较,清肝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含量、肝组织α-SM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清肝健脾活血方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减轻肝损伤,提高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关键词: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丙二醛 大鼠 氧化应激 活性氧 清肝健脾活血 肝纤维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25
目的:探讨呼吸科患儿用药指导的药学服务模式。方法:收集2020年9-12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用药指导接受吸入剂使用教育的患儿120例,由药师对其开展吸入剂的用药指导以及评估,并于1个月后进行二次评估,从而考察药师干预行为的效果。结果:经过药师的指导与纠正后,患儿错误操作步骤的条数明显下降。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由用药指导前的人均3.44条错误降低为0.78条,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由人均3.11条错误降低至0.71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药师结合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患儿正确掌握吸入装置的使用,有助于患儿和家长接受长期规律的吸入剂治疗,是一次主动、持续提供药学服务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 吸入剂 哮喘 慢性疾病 药学服务 门诊药师23
目的:研究儿童医院提供互联网药学服务的效果,以保证患儿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3-4月的互联网处方1016张,并随机抽取同期门诊线下处方1016张,对用药患者的科室分布、诊断、用药情况、处方合理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互联网处方数量前3位科室为内分泌科(68.21%)、皮肤科(15.16%)、呼吸内科(6.40%);线下处方数量前3位科室为皮肤科(37.40%)、呼吸内科(23.33%)、内分泌科(18.70%)。所涉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均与就诊科室疾病诊疗范围相符合,点评发现互联网处方的合格率99.11%,高于线下处方的98.92%。结论: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实施,满足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慢病患儿的药学服务需求,构建起了药学工作者全新的药学服务实践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处方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用药安全 药学服务24
目的:明确临床药师科普干预的重要性,探索儿科临床药师进行科普干预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再住院率。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20年3-8月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科普干预组各50例,其中科普干预组又进一步分为西药临床药师科普干预组25例和中西药临床药师联合科普干预组25例,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用药依从性、科普知识知晓率、再住院率评价。结果: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科普干预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及肺部体征明显好转时间、出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科普干预组和中西药联合科普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中西药联合科普1次即有明显效果,单纯西药科普2次有明显效果。随访6个月内对照组有2例患儿因肺炎再次入院,科普组无患儿因肺炎再次入院。结论:患儿的安全用药教育刻不容缓,临床药师的科普宣教在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儿童肺炎 合理用药 用药依从性 科普干预25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石家庄市下属4个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自制《社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进行评价。结果397名社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积分为(16.24±1.71)分,34.51%老年人依从性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医疗保险、是否独居、文化程度、罹患慢性病数量、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是否有阅读书报习惯、是否经常与子女交流等因素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整体用药依从性欠佳,高龄、无医疗保险、独居、文化程度低、罹患慢性病数量多、无签约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无阅读书报习惯、不经常同子女交流的社区老年人具有更差的用药依从性,患者、家庭成员及社会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加强药物治疗健康宣教,落实家庭医生护士团队政策,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程度,确保老年群体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 用药依从性 用药安全 石家庄市社区 老年人用药 药学服务36
目的观察芍药苷(PF)对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大鼠雪旺细胞(RSC96细胞株)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Con,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150mmol/L葡萄糖)、PF1μmol/L组(PF1,150mmol/L葡萄糖+1μmol/LPF)、PF10μmol/L组(PF10,150mmol/L葡萄糖+10μmol/LPF)、PF100μmol/L组(PF100,150mmol/L葡萄糖+100μmol/LPF),各组药物干预48h。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包括融合、分裂、溶胀、破裂等。Mitotracker-green标记线粒体联合活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线粒体动力学参数,包括线粒体网状结构的平均分支长度和平均分支数。Westernblot测定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Mfn2、视网膜萎缩蛋白1(Opa1)及线粒体分裂的动力相关蛋白1(Drp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HG组线粒体多呈球状,线粒体网状结构的平均分支长度和数量减少(P<0.01),Mfn1、Mfn2和Opa1蛋白表达降低(P<0.01),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HG组比较,PF1、PF10、PF100组线粒体多呈棍状,线粒体网状结构平均分支长度和数量增加(P<0.01),Mfn1,Mfn2和Opa1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结论PF能促进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线粒体融合,降低分裂,维持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改善线粒体形态与功能,降低雪旺细胞凋亡。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线粒体动力学 芍药苷 雪旺细胞33
目的观察毛蕊花糖苷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脏功能和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Ctrl)组、CHF组、CHF+毛蕊花糖苷组和CHF+比索洛尔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力衰竭(HF)大鼠模型,毛蕊花糖苷和比索洛尔进行干预治疗,连续用药4w后观察各组心功能,交感神经兴奋性变化,肺、体质量比(L/BW)和右心室、体质量比(RVW/BW);酶联免疫吸附试附试验(ELISA)比较各组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HF标志物利钠肽(BNP)的表达。结果与Ctrl组相比,CHF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恶化(P<0.05);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浆BNP和NE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CHF+毛蕊花糖苷组心脏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交感神经兴奋性和血浆BNP、NE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CHF+比索洛尔组相比,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可通过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对CHF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 交感神经兴奋性 心脏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 毛蕊花糖苷 活性成分33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基接枝的壳聚糖衍生物负载姜黄素纳米粒的合成方法及该药物纳米粒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的作用。方法:合成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并分析其性能。将负载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的壳聚糖-脱氧胆酸及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作用于hRPE细胞24h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避光培养1、3、5d后二者与hRPE细胞的相互关系。结果:通过将姜黄素与壳聚糖-脱氧胆酸混合制成负载药的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为淡黄色;药物从纳米粒中的释放在96h后达到平衡,累积释放药物量为31.6%。异硫氰酸/壳聚糖-脱氧胆酸与hRPE细胞作用1d后,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大部分仍位于近细胞膜的部位;作用3d后,纳米粒逐渐向细胞核会聚,且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周围;作用5d后,可看到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已进入细胞核,且纳米粒可能在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下有部分降解。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和hRPE细胞作用的关系与壳聚糖-脱氧胆酸大致相同。结论:通过壳聚糖-脱氧胆酸包载的姜黄素纳米粒能持续释放出姜黄素,具有较持久的缓释功能。
关键词: 壳聚糖 姜黄素 纳米粒 缓释功能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9
目的:对现阶段我国中药材监管政策进行分析,发掘并弥合政策缝隙。方法:以2015—2020年发布的10份中药材监管政策为研究样本,以政策工具为主要分析维度,以互动主体和产业链条为辅助分析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交叉分析。结果:现阶段我国中药材监管方式以"指挥—控制"型为主,监管力度在产业链条上呈"纺锤型"分布,监管结构的"倒金字塔"型特征显著。结论:为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强制性要素与引导性要素、监管主动性和监管主动权、政府管制与社会共治之间的政策缝隙进行弥合。
关键词: 中药材监管 中药材质量 内容分析法 政策工具 政策缝隙56
药物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复方是药物配伍的进一步延伸,要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疗效、优化复方配伍,单纯针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足以讲清复方配伍规律及其基本药效与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应通过复方作用于机体和机体所处的整体反应来判定其疗效,进而优化复方配伍。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机体相关代谢簇和代谢网络的时序变化,阐明药味及复方的疗效,进而解析复方配伍规律。单味药是配伍的基础,药对是配伍最基本的形式,方剂是复方临床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四气五味""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中的应用研究,从性味、药对、复方等不同层次对中药复方配伍进行系统性评价,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中药复方临床用药以及新复方的研制。
关键词: 七情合和 代谢组学 君臣佐使 四气五味 复方配伍25
目的研究巴山花椒Zanthoxylumpashanense根的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MCI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质谱以及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巴山花椒根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出7个生物碱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羟基-柄果花椒酰胺(1)、柄果花椒酰胺(2)、beecheyamide(3)、(-)-N-acetylanonaine(4)、(-)-N-acetylxylopine(5)、白鲜碱(6)、γ-崖椒碱(7)。化合物1~5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4的抗炎活性最强,其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所释放的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inhibition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3.64±0.32)、(27.27±2.86)、(29.54±0.20)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命名为15-羟基-柄果花椒酰胺,并首次对其氢谱和碳谱数据进行归属。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芸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均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所释放的炎症因子NO、TNF-α、IL-1β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15-羟基-柄果花椒酰胺 巴山花椒 抗炎活性 花椒属 酰胺类生物碱3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