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建立客观鹿茸分区方法。方法采集3种规格的鹿茸,分别为马鹿三杈茸、梅花鹿三杈茸和二杠茸。通过纵向剖面、横断面和组织学切片对鹿茸内部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组织类型进行分析,确定鹿茸的感官分区指标。通过测定鹿茸不同区段成分上的差异,设立数据化的分区指标。结果建立血管形态和骨密质环2个感官分区指标,蜡片:无肉眼可见血管;粉片:血管细密,粗细均匀;蜂片:开始出现密质骨时,周围血管细密,中间粗,呈蜂窝状;骨片:密质骨连成骨密质环。利用蛋白质含量和钙含量的比值设定了不同区段鹿茸分区值(PV值):蜡片≥65.00,粉片6.30~64.99,蜂片4.70~6.29,骨片≤4.69。结论通过感官指标和PV值建立了鹿茸的客观分区方法,能够精确客观地对鹿茸进行分区,不仅适用于不同种鹿茸,如马鹿茸和梅花鹿茸;而且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鹿茸,如二杠茸和三杈茸;还能够适用于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鹿茸,如传统煮炸法和冷冻真空干燥法。该方法为增强鹿茸治疗的针对性和促进鹿茸深加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二杠茸 内部组织特点 分区值 梅花鹿三杈茸 马鹿三杈茸 鹿茸34
目的建立辽藁本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AcclaimTM120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为30℃,同时测定15批辽藁本指纹图谱及相关成分含量,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辽藁本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5批辽藁本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58,共标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7个成分,对前6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108%~0.524%、0.168%~0.268%、0.016%~0.029%、0.004%~0.007%、0.056%~0.033%、0.590%~1.293%。聚类分析将15批药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4%,表明这4个主成分可包含原有数据的大多数信息,PLS-DA法标记出药材中的5个差异性成分。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辽藁本的质量评价,为辽藁本质量控制及相关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成分定量 指纹图谱 欧当归内酯A 洋川芎内酯A 洋川芎内酯H 洋川芎内酯I 绿原酸 藁本内酯 质量评价 辽藁本 阿魏酸21
葫芦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是在葫芦烷型三萜的30个碳骨架的基础上减少1个或几个碳所得。按其缺少碳原子的位置可分为2-降(a)、3-降(b)、19-降(c)、27-降(d)、29-降(e)、19,29-降(f)、25,26,27-降(g)、24,25,26,27-降(h)、23,24,25,26,27-降(i)、22,23,24,25,26,27-降(j)、22,23,24,25,26,27,29-降(k)、20,21,22,23,24,25,26,27-降(l)共12种类型。此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多样,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糖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对葫芦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的植物分布、化学结构特征以及药理活性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氧化 抗炎 抗肿瘤 葫芦烷型降三萜 降血糖50
目的研究银花青蒿栀子方(YQZ)抗A6型柯萨奇病毒(CV-A6)的活性成分。方法对YQZ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以病毒抑制率为指标追踪其抗CV-A6活性成分,利用DiscoveryStudio2017软件将其与受体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YQZ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的青蒿酸和青蒿素、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的栀子苷、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对CV-A6的抑制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P<0.05、0.01),上述成分分子和CV-A6衣壳蛋白VP1之间均存在多个氢键、范德华引力等作用,亲和力大。结论YQZ中的青蒿酸、青蒿素、栀子苷、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具有良好的抗CV-A6活性,可能与抑制病毒衣壳蛋白VP1有关。
关键词: A6型柯萨奇病毒 分子对接 抗病毒 木犀草苷 栀子苷 活性成分 绿原酸 银花青蒿栀子方 青蒿素 青蒿酸29
目的研究扁塑藤素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LPS诱导HUVEC损伤模型,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扁塑藤素组(0.1、0.2、0.4μmol/L扁塑藤素)。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蛋白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焦亡相关分子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和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活力和SOD含量显著下降(P<0.05),LDH和MDA含量、NLRP3、Caspase-1、GSDMD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扁塑藤素呈剂量依赖性提高细胞活力和SOD含量,抑制LDH、MDA,降低NLRP3、Caspase-1、GSDMD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扁塑藤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焦亡和减轻氧化应激,从而改善LPS诱导的HUVEC功能损伤。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扁塑藤素 焦亡 细胞损伤 细胞活力 脂多糖35
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天然植物抗毒素,主要来源于葡萄、花生和桑葚等浆果。白藜芦醇具有抗糖化、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抗神经退化和抗衰老等作用。本文就白藜芦醇对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分子机制 女性生殖系统 子宫内膜异位症 植物化合物 白藜芦醇50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EVO)对酒精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EVO高剂量组、EVO低剂量组和酪氨酸蛋白激酶2特异性抑制剂(AG490)组。使用药物预处理7天后,除对照组外的大鼠通过灌胃无水乙醇(5 mL/kg)造成酒精性胃溃疡模型。计算各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及胃溃疡抑制率;HE和TUNEL染色检测胃黏膜病变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关联X蛋白(Bax)、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磷酸化的JAK2(p-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磷酸化的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溃疡面积和炎症浸润程度增加,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胃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量增加,胃黏膜组织SOD活力和Bcl-2表达降低,MDA含量和Bax表达增加,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EVO可减轻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和炎症浸润,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减少胃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量,增加胃黏膜组织SOD活力和Bcl-2表达,降低MDA含量和Bax表达,抑制JAK2和STAT3磷酸化。结论 EVO能够抑制酒精性胃溃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减轻组织损伤,其作用可能与调节JAK2/STAT3通路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JAK2/STAT3信号通路 吴茱萸碱 胃黏膜上皮细胞 酒精性胃溃疡 预防机制28
目的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无菌体液中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情况和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法或仪器法,按照统一技术方案,鉴定并完成细菌耐药性检测。药敏结果依据CLSI2020标准进行判读,数据分析用WHONET5.6完成。对表型确定的CRE菌株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基因型。结果无菌体液中共分离出46株CRE,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3株,大肠埃希菌1株,产气克雷伯菌1株,阴沟肠杆菌1株。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携带blaKPC基因32株、blaOXA-48基因7株、blaIMP基因1株,检出同时携带blaKPC、blaOXA-48基因2株,检出未携带blaKPC、blaOXA-48、blaNDM、blaIMP、blaVIM基因的菌株1株。46株CRE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外,也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磷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无菌体液中分离的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酶型以KPC为主,有多种耐药基因同时存在的情况,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医院需加强对CRE的防控,实验室应结合自身条件及临床需求开展碳青霉烯酶型的检测。
关键词: 临床分布 无菌体液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酶型分析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