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患者疼痛、切口美观度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医院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6、24、48h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切口美观满意度、体象量表(BIS)评分,术前、术后24h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h比,术后24、48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CS)显著高于对照组,B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两组患者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有效减轻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其切口美观度,并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且应用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并发症 微创术式 氧化应激 经脐单孔腹腔镜39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53例)和未复发组(157例)。对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中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6.51pg/mL、术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7.70ng/mL、术后无药物治疗、有家族子宫肌瘤病史、有分娩史、最大肌瘤直径≥5cm、肿瘤数目多发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年龄≥40岁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IL-6水平≥6.51pg/mL、术前血清TNF-α水平≥27.70ng/mL、肿瘤数目多发均为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3.473、2.147、1.131,均P<0.05),年龄≥40岁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0.613,P<0.05)。结论术前血清IL-6水平≥6.51pg/mL、术前血清TNF-α水平≥27.70ng/mL、肿瘤数目多发均为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应提高对上述因素的重视,在患者入院后充分评估,早期识别并予以患者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临床预防 危险因素 复发风险 子宫肌瘤剥除术 肿瘤坏死因子27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超声射频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1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层抽样法分为超声射频组(n=57)和联合组(n=61)。超声射频组采用超声射频治疗,联合组在超声射频组基础上联合GnRH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子宫肌瘤体积、体积缩小率、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分泌功能指标孕激素(P)、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存活蛋白(Survivin)、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微小RNA指标水平。结果与超声射频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肌瘤体积较小,体积缩小率较大(P<0.05),内分泌功能指标及MCP-1、Survivin、TSGF水平较低(P<0.05),微小RNA指标、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GnRHa联合超声射频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体积,纠正患者内分泌紊乱,降低Survivin、TSGF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肌瘤 生存素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超声射频3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