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抗炎饮食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94例,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炎饮食组和常规饮食组,各47例。常规饮食组予以常规饮食干预,抗炎饮食组在常规饮食组基础上加以实施基于膳食抗炎指数的营养干预,均持续3个月。在第一个化疗周期前(T0)、第二个化疗周期(T1)、第三个化疗周期前(T2)和第四次入院评估前(T3)时,测量患者hs-CRP水平,同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定。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F时间=5.379,P=0.002;F组间=5.079,P=0.027;F交互=2.823,P=0.043)、抑郁评分(F时间=30.671,P<0.001;F组间=4.695,P=0.033;F交互=2.762,P=0.047)和hs-CRP水平(F时间=18.061,P<0.001;F组间=4.739,P=0.032;F交互=7.910,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抗炎饮食组饮食依从性高于常规饮食组(Z=-6.310,P<0.05)。结论抗炎饮食干预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hs-CRP水平。
焦虑和抑郁症状是肺癌化疗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研究[2]表明,化疗期间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肿瘤本身或化疗能够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的改变,使机体促炎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平衡失调,以至于患者在化疗前后甚至治疗结束后数年都处于低度促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况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3]。饮食模式已被证明可以调节炎症状态[4,5],如食用全谷物、颜色丰富的蔬菜水果、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等与较低的炎症标记物有关,食用含精制碳水化合物、反式脂肪酸或加工肉类的食物与较高的炎症标志物有关[6,7]。
膳食抗炎指数(DII)是南卡罗来纳大学在2009年研发的一种计算食物炎症性质的工具[8],可以将常见食物从最大程度抗炎到最大程度促炎的连续形式排列,形成常见食物膳食抗炎食谱库,在同类食物中指导患者进行选择,从而使患者整体膳食炎性潜能具有抗炎效应。抗炎饮食已在多种疾病[9,10]中得到验证。抗炎饮食是否可以通过调节炎症水平来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目前尚不可知。因此,本研究以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DII的营养支持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hs-CR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被确诊为肺癌,且行化疗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将患者分为抗炎饮食组、常规饮食组,各组47例。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21H007),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晓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首次确诊为肺癌,符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均经组织细胞学证据[11];②首次使用铂类化疗药物者;③年龄45~75岁;④BMI为18.5~30kg/m2;⑤卡氏功能状态[12](Karnofsky,KPS)评分≥70分者;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具有基本的阅读和沟通能力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或不愿意合作者;②完全不能经口进食者(接受全肠内营养者);③患者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常规饮食组
根据肿瘤患者营养指南[13]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肺癌化疗饮食手册;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日常活动量计算其能量需求,并制定常规饮食食谱,食谱中每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3大产热营养素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5%~65%,蛋白质10%~15%,脂肪20%~30%;食谱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常见食物搭配、饮食禁忌等;每月开展2次集体健康教育授课工作,每次45min;研究人员每周进行1次电话咨询,检查并记录患者饮食相关信息。
1.3.2 抗炎饮食组
抗炎饮食组在常规饮食组基础上,由护士主导多学科营养支持小组进行饮食管理,制订基于DII的营养支持干预策略,自患者化疗前1天开始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 成立营养支持小组:
包括副主任护师(护士长)1名,负责饮食方案的执行和监督及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营养师1名,负责科室内饮食方案应用的培训指导,患者饮食问题的咨询;主治医师1名,负责化疗方案的拟定、病情的观察和病情变化的处理;主管护师2名,在接受培训后负责饮食方案的执行、健康教育和回访;2名负责研究资料的搜集、问卷评估和数据定期汇总分析。小组成员每周召开例会,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分别汇报患者的饮食相关的问题,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 饮食方案:
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抗炎饮食计划。使用DII公式[8]计算出常见食物的膳食抗炎指数评分,所有食物按6大类进行分类,每类食物DII分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形成常见食物膳食抗炎食谱库,教会患者使用食物交换份法[14]尽量选择食谱库同类型食物中具有抗炎效应(DII评分为低分)的食物。同时,责任护士在化疗前1日发放饮食记录手册,指导患者选择食物需满足以下目标。①水果2份/天,颜色越深,越优先选择;②蔬菜5份/天,颜色越深,越优先选择;③全麦谷物3份/天;④鱼3份/每周;⑤种子类食物(如坚果)2份/天;⑥橄榄油或亚麻籽油2份/天;⑦含益生菌或低脂的乳制品2份/天;⑧红肉≤2份/周,白肉5次/周;⑨每天摄入姜、葱、肉桂、姜黄和白茶或绿茶;⑩不推荐糖或软饮料、反式脂肪酸、加工肉类、过多精制碳水化合物。
(3) 饮食方案实施:
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每天检查并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量、种类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口味个性化和动态调整饮食;化疗间歇期,患者和家属每天将进食种类和量拍照发送给研究人员;营养师每周电话咨询患者相关饮食情况,同时建立微信群,以方便患者和家属咨询,每月开展2次集体健康教育授课工作,每次45min。
1.4 观察指标
责任护士分别于第一个化疗周期前(T0)、第二个化疗周期(T1)、第三个化疗周期(T2)和第四次入院评估前(T3)收集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s-CRP水平,统计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调查时均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解释,确保患者及家属同意和理解。
1.4.1 焦虑和抑郁状态评估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为临床研究者识别和量化住院患者过去一周的心理情况的量表。HADS由2个分量表成:HADS-A用于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朗巴赫系数α=0.92;HADS-D用于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克朗巴赫系数α=0.84。每个分量表由7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分4个等级,总分从0到21不等:评分为0~7分,表明无焦虑/抑郁;评分为8~10分,表明轻度焦虑/抑郁;评分为11~14分,表明中度焦虑/抑郁;评分为15~21分,表明严重焦虑/抑郁。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15]。
1.4.2 hs-CRP水平
患者夜间禁食水,晨起处于安静状态下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s-CRP水平进行检验,试剂盒由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货号:10086),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4.3 饮食依从性
由5位营养护理专家共同评审并反复修改一个评分系统,来量化饮食依从性。一天内所有的目标食物完全消耗等于2分,部分消耗等于1分,没有消耗等于0分,该量表的最高分是20分,最低分是0分,分值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16分为依从性好,12~16分为依从性中等,≤11分为依从性差,总量表克朗巴赫系数α=0.895。
1.5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双人双机录入,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x¯±s用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时间与不同营养干预方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
2.2 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s-CRP水平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
2.3 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比较
在3个月的抗炎饮食中,相对于常规饮食组,抗炎饮食组显示出较高的饮食依从性。见表4。
3、讨论
抗炎饮食干预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的hs-CRP水平。本研究发现,经过3个月的饮食干预,抗炎饮食组中的hs-CRP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该饮食模式中包含更多具有抗炎特性的食物成分。橄榄油、坚果种子中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及抑制抗体分泌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丰富多彩的非淀粉蔬菜和水果提供了大量的多酚成分,不仅有助于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炎症主要的分子靶点),而且有助于激活腺苷酸激酶,降低了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hs-CRP作为急性和慢性炎症最初的细胞炎症标志,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hs-CRP水平来评估炎症的变化。机体内hs-CRP的促炎性或是抗炎性表达,取决于其作用的环境。饮食可以改变机体的炎症反应,引起体内炎症标志物(如hs-CRP)的水平的变化[16]。由于患者日常膳食是多样而复杂的,单一的食物或营养素的研究是难以表达机体整体饮食促炎或抗炎作用的特性。抗炎饮食是基于膳食抗炎指数计算的基础上而研发的一种饮食模式,不仅包括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组,更涵盖整体的膳食模式[17]。
抗炎饮食干预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在本研究中,发现随着hs-CRP水平的下降,抗炎饮食组中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也随之改善,这可能与神经免疫系统中炎症通路激活所引起的体内炎症反应有关。抗炎饮食在改变机体的炎症反应,引起体内炎症标志物(如hs-CRP)水平变化的同时,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行为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18]。因此,改变机体炎症基因的表达或许是一种预防或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和郁状态的重要途径。
在3个月的抗炎饮食干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hs-CRP水平容易受到抗炎饮食的影响,这表明抗炎饮食模式预防炎症反应效果是显著的,这些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是一致[9]。与此同时,本研究中也发现,与常规饮食相比,抗炎饮食组中,随着hs-CRP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行为也随之改善,这或许是因为抗炎饮食的协同作用。因此,坚持抗炎饮食可能是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
抗炎饮食干预可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经过3个月的营养干预后,抗炎饮食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饮食组。首先,本研究选取首次化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前一日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以往饮食习惯对干预内容的影响。其次,抗炎饮食推荐颜色鲜艳的蔬菜和水果增加了患者食欲,抗炎饮食食谱库中食物DII计算后分类排列,患者可以根据自己饮食喜好选择食物种类,调动了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最后,在干预前,研究者将饮食方案的细节充分告知患者和家属,对于疑难问题可以利用微信群和电话时时与营养师和研究者联系,及时调整饮食内容,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探讨基于DII的营养支持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医学营养治疗方案。长期坚持能够更好地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本研究由于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干预时长仅为3个月,从而使这项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期的临床工作中应通过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以便对抗炎饮食干预效果进行进一步探讨,以增加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1]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6).591-621.
[13]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1):59-73.
文章来源:张艳梅,赵梅.抗炎饮食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hs-CRP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2,43(06):702-706.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人力资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医院可能面临人力资源应急组织体系不健全、人员调整配置方案不完善和日常管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完善人员应急调配预案和加强人员日常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旨在总结综合性公立医院在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人员调配和日常管控经验,为其他医院应对疫情发生提供参考。
2022-05-28目的:观察蒲黄消瘿贴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甲状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治疗组予蒲黄消瘿贴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贴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并比较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甲状腺大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78.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未见明显下降(P>0.05),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23.6%。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减小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黄消瘿贴能够改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甲状腺肿,抑制甲状腺纤维化,改善预后。
2022-07-08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便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和对照组(11例,占22.00%)相比,观察组(3例,占6.00%)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整体水平明显更低(P <0.05)。(2)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负面心理(焦虑和抑郁心理)、睡眠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睡眠质量均有明显的恢复,但观察组的恢复质量更为显著(P <0.05)。(3)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命尊严更好(P <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更好(P <0.05)。(5)观察组(48例,占96.00%)相比对照组(39例,占78.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成果(P <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护患关系进行显著改善,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取得患者家属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2022-04-16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84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1比例分组,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坚持正确服药(9.15±0.26)分、规范饮食(9.23±0.59)分、戒烟限酒(9.80±0.12)分、合理运动(9.31±0.66)分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66±0.63)分、(5.47±0.25)分、(5.82±0.37)分、(6.61±0.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94.12±2.69)分高于对照组(83.13±3.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痛苦DMSM评分(3.43±0.12)分低于对照组(5.36±0.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1%高于对照组83.33%(P <0.05)。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一体化护理,可强化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022-04-18目的探讨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对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2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体感互动游戏组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上优于对照组[MD=2.61,95%CI(1.14,4.09),P<0.01]。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体感互动游戏能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还需开展更多研究。
2022-04-07黄柏作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保护神经、止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目前关于黄柏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今后应从分子、细胞、组织和生物学等多方面去研究黄柏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保证黄柏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奠定科学实验基础。
2022-04-06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和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0例呼吸道疾病非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纳入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中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哮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76、1.914、1.718、11.393、3.245,均P<0.05);哮喘组患者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敌对、精神病性、偏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作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支气管哮喘发生,且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时需重点加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措施。
2022-05-0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和最终结局。IPF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类型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蜂窝样、网格状间质性纤维化样改变。IPF的本质是一类进行性加重、肺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损坏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IPF多好发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极为隐匿,病情一般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逐渐下降,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IPF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IPF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且疗效欠佳,预后较差。IPF已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综述文献发现,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IPF,中医和西医对IPF的治疗研究均有了新进展,增加了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如吸氧和佩戴呼吸机、肺移植)。中医药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单味中药(黄芪、丹参、大黄)、中药复合方剂(益肺散结方、芪术肺纤汤、升陷汤、补阳还五汤、补肾通络方、麦门冬汤)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艾灸、拔罐、预防治疗、改善周围环境、肺功能训练、心理调节、食疗)。
2022-03-08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75)与试验组(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n=75)。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炎性因子以及应激反应。结果 在骨折愈合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上,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AM评分、HAMD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上,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用于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对于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2022-04-16为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现况,为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寻找新的突破点,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中小学新冠肺炎防控监进行拉网式检查。在制度建设方面,超过97%的学校建立领导责任制、成立疫情防控专门工作机构、具备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等;77.85%的学校有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在制度落实情况方面,超过97%的学校购置有防疫防护必需物资、设置有隔离观察场所、建立师生员工疫情档案、设置师生进校接受体温检测、落实"日报告""零报告"要求、在校师生员工佩戴口罩、设置废弃口罩桶;95.4%的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81%的学校进行出水嘴每天2次酒精消毒;76.1%的学校的教室前排课桌前沿与黑板距离不小于2.2米。防控效果方面,自2020年春季重庆市中小学复课以来,迄今为止未发生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案例。重庆市中小学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面制度建设及落实方面较好,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2-03-11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2051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87X
国内刊号:10-1340/R
邮发代号:36-259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