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宫内慢性缺氧造成子代宫内生长受限及不同发育阶段心脏结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OS)的关系。方法将怀孕的SD大鼠在妊娠第4~21d(GD4~21)进行缺氧处理,使其子代处于缺氧和缺血状态。对照组为正常饮食的健康大鼠。分别于出生后的第5、20、40d分别测量子代鼠的体重、心脏重量等,同时检查心肌细胞中氧化应激参数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能力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孕期缺氧诱导后代宫内生长受限,心脏质量指数增高,心肌中MDA生成增多而GSH-Px和SOD的活力下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宫内慢性缺氧与后代心肌结构改变及氧化应激损伤之间存在联系。
宫内慢性缺血缺氧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刺激。宫内缺血缺氧可由妊娠母体的不同疾病状态如贫血、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引起。母体产前的缺血缺氧导致胎儿获得氧和能量减少,引起宫内生长受限,导致子代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如罹患缺血性疾病,其心肌损伤程度也更重[1]。其机制主要与宫内缺血缺氧改变子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发育有关[2,3]。妊娠期缺氧的子代大鼠成年后心脏RA活化[4]进而激活下游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进而上调胶原蛋白Ⅰ和Ⅲ的合成,导致心肌纤维化[5]。已有研究探讨宫内慢性缺氧与雄性后代主动脉功能的关系,该研究表明,宫内缺氧导致主动脉中的SOD和GSH-Px活性降低,同时增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剂反应,降低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6]。但是对宫内缺氧诱导心肌氧化应激及心肌损伤的持续时间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未见报道。本研究建立孕期宫内缺氧模型,研究其子代大鼠不同发育阶段心肌内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情况,进而探讨宫内缺氧对心肌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对开展改善缺氧对胎儿的心肌损伤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MDA、SOD活力、GSH-Px活性等的检测试剂盒购买于南京建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实验动物
实验用动物为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2月龄,体重170~230g,雌雄各24只),购买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饲养于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实验过程均遵循《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
1.3 模型建立及分组
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将雌性与雄性按1∶1的比例置于笼中交配,次日清晨如检查出阴栓者则判定为成功受孕,记录为妊娠第1d(GestationDay,GD1)。妊娠大鼠(n=20)分为常氧组(n=8)和缺氧组(n=12),被关在一个单独的笼子里,于通风良好,环境温度18℃~20℃,相对湿度50%~60%的环境内,在12h光照/12h黑暗循环下,定期更换垫料。参照Williams[7]和王振华等[8]实验方法建立宫内缺氧模型:将孕鼠于妊娠第4d置入低压缺氧箱内(氧气浓度:10%±0.1%),维持4h,移出后随机取4只孕鼠麻醉后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在妊娠第4d至妊娠第21d期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缺氧处理,每次4h。常氧组孕鼠于同期置于氧含量正常、等体积饲养舱中饲养。所有孕鼠给予正常饮食,分笼待产,自然分娩。取子代雌鼠为实验对象继续饲养,出生体重(Bodyweights,BW)低于对照组平均体重超过2个标准差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幼崽则将纳入IH(IntrauterineHypoxia,IH)组(30只),后期进一步分为产后5d(新生儿,IH1)、产后20d(幼年期,IH2)和产后40d(青春期,IH3)[9]三个亚组;常氧组孕鼠子代纳入对照组(Control,Con),分别Con1、Con2、Con3三个亚组。
1.4 样本制备
子代大鼠饲养至产后5d、产后20d和产后40d,分别留取标本。实验动物在标本采集前禁食12h,测量体重后,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1mL/kg)麻醉,迅速取出心脏,称重并记录,计算心脏质量指数[(心重mg/体重g)×103]。
1.5 心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
用心脏组织制成10%匀浆液,经离心10min(3000r/min)后,取上清液进一步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检测:采用TBA比色法测定MDA,WST-1法测定总SOD活性,比色法测定GSH-Px。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
2、实验结果
2.1 各组母体缺氧后生化指标的比较
表1为孕鼠第1次缺氧处理4h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缺氧组血Pa02、Sa02较常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PaC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该模型导致大鼠出现低氧血症,但没有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适用于单纯缺氧因素的研究。
2.2 宫内慢性缺氧对体重及心脏指数的影响
如表2所示,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在产后第5d的平均体重降低27%(对照组12.6±0.6vs缺氧组9.2±1.0,P0.05),提示子代鼠出现“追赶生长”现象。两组心脏重量无显著性差异,但缺氧组心脏重量指数(心脏与体重比,HW:BW)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组大鼠心脏指数明显高于常氧组大鼠(P
2.3 宫内慢性缺氧致子代大鼠心肌内氧化应激损伤
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心脏组织呈氧化应激状态,MDA增加(图1A),而抗氧化应激能力指标总SOD(图1B)和GSH-Px(图1C)活力明显降低(P0.05)。
3、讨论
孕期缺氧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本研究以宫内生长受限子代大鼠为研究对象,选取三个时间点分别为出生后5d、20d、40d为研究时间点,分别代表新生期、幼年期和青春期。研究发现,子代大鼠胎儿期受母体缺氧影响,出现生长受限,体重减低一直持续至幼儿期,但是在青春期时出现“生长追赶现象”,出生后40d的时候,缺氧组体重与常氧组无明显差异。这与Wang等[10]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胎儿起源假说认为宫内环境的质量与我们的基因组成相互作用,以增加晚年患病的风险。许多研究还证实了胎源性疾病的发生在性别上存在差异[11,12,13]。有研究证明宫内缺血缺氧诱导的大鼠后代认知能力下降在青春期是性别依赖性的,并且可以在成年大鼠中恢复。Verschuren等[14]研究发现宫内缺氧以性别依赖的方式改变了肾血管功能,雌性的血管功能显示出比雄性更强的收缩、舒张反应性。daSilva等[15]研究发现宫内缺氧导致雄性后代主动脉中的SOD和GSH-Px活性降低,同时增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剂反应,降低对血管扩张剂(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相关研究还表明,雌性不论是在“追赶性”生长还是在行为学实验,乃至中枢AngⅡ受体的表达方面都未发现存在性别相关的差异。本实验表明孕期缺氧可导致子代雌性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证实了宫内慢性缺氧对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种状态。本实验通过检测MDA、SOD、GSH-Px反映氧化应激状态。ROS可氧化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脂质过氧化物,进一步造成功能蛋白损伤、RNA合成受阻,从而引起细胞衰老和凋亡。物进一步代谢产生MDA,因此,MDA水平可间接反映细胞损伤。SOD、GSH-Px是ROS重要的清除剂,共同将ROS浓度控制在较低的稳态水平[16,17]。胎儿心脏和脉管系统中的氧化应激是产前缺氧在以后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基础[18]。Giussani等[19]研究发现用维生素C干预可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宫内缺氧孕鼠子代胎儿期、成年雄性大鼠的主动脉功能及氧化应激状态,也确认了氧化应激是宫内缺氧雄性大鼠的血管功能障碍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显示不同发育阶段的雌性大鼠心肌MDA增加,提示心肌遭受氧化损伤;各缺氧组SOD、GSH-Px活性降低显示宫内缺氧降低了后代心肌内的抗氧化能力,以上数据与Giussani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本实验针对经历慢性宫内缺氧的子代雌性大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心肌损伤情况及其机制进行探讨,这些数据为预防高危妊娠后代心脏功能障碍的发育起源的机制和可能的干预靶点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8]王振华,黄子扬,吕国荣.宫内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9):696-700.
[13]祝晖,王爱清,周安稳等.妊娠晚期母鼠脱水对胎鼠及成年子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印迹效应[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4)669-672.
文章来源:陈丽云,王霞丽,黄文森.孕期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心脏损伤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07):45-47.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人力资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医院可能面临人力资源应急组织体系不健全、人员调整配置方案不完善和日常管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完善人员应急调配预案和加强人员日常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旨在总结综合性公立医院在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人员调配和日常管控经验,为其他医院应对疫情发生提供参考。
2022-05-28目的:观察蒲黄消瘿贴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甲状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治疗组予蒲黄消瘿贴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贴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并比较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甲状腺大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78.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未见明显下降(P>0.05),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23.6%。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减小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黄消瘿贴能够改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甲状腺肿,抑制甲状腺纤维化,改善预后。
2022-07-08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便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和对照组(11例,占22.00%)相比,观察组(3例,占6.00%)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整体水平明显更低(P <0.05)。(2)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负面心理(焦虑和抑郁心理)、睡眠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睡眠质量均有明显的恢复,但观察组的恢复质量更为显著(P <0.05)。(3)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命尊严更好(P <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更好(P <0.05)。(5)观察组(48例,占96.00%)相比对照组(39例,占78.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成果(P <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护患关系进行显著改善,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取得患者家属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2022-04-16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84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1比例分组,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坚持正确服药(9.15±0.26)分、规范饮食(9.23±0.59)分、戒烟限酒(9.80±0.12)分、合理运动(9.31±0.66)分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66±0.63)分、(5.47±0.25)分、(5.82±0.37)分、(6.61±0.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94.12±2.69)分高于对照组(83.13±3.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痛苦DMSM评分(3.43±0.12)分低于对照组(5.36±0.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1%高于对照组83.33%(P <0.05)。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一体化护理,可强化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022-04-18目的探讨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对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2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体感互动游戏组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上优于对照组[MD=2.61,95%CI(1.14,4.09),P<0.01]。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体感互动游戏能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还需开展更多研究。
2022-04-07黄柏作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保护神经、止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目前关于黄柏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今后应从分子、细胞、组织和生物学等多方面去研究黄柏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保证黄柏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奠定科学实验基础。
2022-04-06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和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0例呼吸道疾病非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纳入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中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哮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76、1.914、1.718、11.393、3.245,均P<0.05);哮喘组患者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敌对、精神病性、偏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作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支气管哮喘发生,且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时需重点加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措施。
2022-05-0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和最终结局。IPF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类型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蜂窝样、网格状间质性纤维化样改变。IPF的本质是一类进行性加重、肺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损坏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IPF多好发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极为隐匿,病情一般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逐渐下降,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IPF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IPF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且疗效欠佳,预后较差。IPF已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综述文献发现,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IPF,中医和西医对IPF的治疗研究均有了新进展,增加了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如吸氧和佩戴呼吸机、肺移植)。中医药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单味中药(黄芪、丹参、大黄)、中药复合方剂(益肺散结方、芪术肺纤汤、升陷汤、补阳还五汤、补肾通络方、麦门冬汤)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艾灸、拔罐、预防治疗、改善周围环境、肺功能训练、心理调节、食疗)。
2022-03-08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75)与试验组(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n=75)。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炎性因子以及应激反应。结果 在骨折愈合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上,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AM评分、HAMD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上,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用于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对于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2022-04-16为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现况,为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寻找新的突破点,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中小学新冠肺炎防控监进行拉网式检查。在制度建设方面,超过97%的学校建立领导责任制、成立疫情防控专门工作机构、具备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等;77.85%的学校有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在制度落实情况方面,超过97%的学校购置有防疫防护必需物资、设置有隔离观察场所、建立师生员工疫情档案、设置师生进校接受体温检测、落实"日报告""零报告"要求、在校师生员工佩戴口罩、设置废弃口罩桶;95.4%的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81%的学校进行出水嘴每天2次酒精消毒;76.1%的学校的教室前排课桌前沿与黑板距离不小于2.2米。防控效果方面,自2020年春季重庆市中小学复课以来,迄今为止未发生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案例。重庆市中小学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面制度建设及落实方面较好,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2-03-11期刊名称: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期刊人气:113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9406
国内刊号:51-1374/R
邮发代号:62-163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