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隔物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NKI、EMbase、Cochranelibrary、SinoMed、VIP、Wanfang等数据库,纳入2021年7月31日前收录的隔物灸治疗CF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研究需求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患者89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隔物灸治疗CFS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RR=1.21,95%CI(1.13,1.29),P<0.00001];隔物灸在降低FS-14总评分[MD=-1.40,95%CI(-1.62,-1.17),P<0.00001]、中医证候量化评分[MD=-3.31,95%CI(-4.46,-2.17),P<0.00001]方面更有优势;隔物灸促进白细胞介素2(IL-2)[MD=6.50,95%CI(6.12,6.89),P<0.00001]、免疫球蛋白IgG[MD=2.12,95%CI(0.12,4.12),P=0.04]表达的效果更为显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隔物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但由于证据不足,安全性尚不能定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支撑。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以6个月以上反复疲劳为主要表现,伴记忆力下降、头痛、肌肉酸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诸多症状的症候群[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病毒感染、内分泌紊乱、免疫异常、氧化应激等因素导致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异常可能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环节[2,3]。调查显示,我国人群CFS的患病率为12.54%,远高于西方国家[4]。
长期反复的疲劳会大幅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诱发功能障碍,成为全球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5]。如今现代医学仍集中于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镇静安眠药、维生素B等多种药物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分级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但有效性仍有争议,且药物治疗常伴随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成瘾性[6,7,8]。笔者查阅文献发现,隔物灸作为一种不侵入机体的传统外治技术,多项RCT显示可以显著缓解CFS患者的疲劳程度[9,10],并能够改善与CFS相关的睡眠障碍[11]、消化道功能紊乱[12]、疼痛感觉异常[13]等多种症状。
目前,应用隔物灸疗法治疗CFS的文献报道虽多,但样本量、结局指标及干预周期等设计参差不齐,临床疗效存在差异,未有应用标准化、多维度的方法衡量隔物灸在CFS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文献记载。因此,本研究将整合前期相关研究成果,通过使用全面、精准的检索方法对隔物灸法治疗CF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证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证据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NKI、EMbase、Cochranelibrary、SinoMed、VIP、Wanfang7个数据库,纳入2021年7月31日前收录的有关隔物灸治疗CFS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语种不限。检索词采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的方式,中文数据库检索词有“艾灸”“隔物灸”“隔药灸”“间接灸”“督灸”“慢性疲劳综合征”“肌痛性脑脊髓炎”“随机对照”,英文数据库检索词有“moxibusition”“herbs-partitionmoxibusition”“indirectmoxibustion”“sandwichedmoxibustion”“chronicfatiguesyndrome”“myalgiaencephalomyelitis”“randomizedcontrolled”。两名评价员将遵循本策略检索文献,同时查阅纳入RCT文献的参考文献,尽可能获取所有相关文献。
1.2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不限制盲法。(2)研究对象:符合1994年美国CDC疾控中心制定的CFS诊断标准(Fukuda标准[1]),没有性别、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和病例来源的限制。(3)干预措施:试验组单独使用隔物灸治疗,对照组使用针刺、清艾条灸法、中草药、中成药、西药、安慰剂等常规治疗(除隔物灸外)。(4)结局指标:主要结局为总有效率、疲劳量表-14(fatiguescale-14,FS-14)总评分;次要结局为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IgG、IgM)、不良反应。
1.3 排除标准
(1)个案报告和综述、比较不同隔物介质的隔物灸临床研究、随机交叉试验、动物实验及仅以摘要形式发表,无法准确提取数据的文献;(2)对重复发表的研究,将选择报告结果最新、随访时间最长的RCT;(3)未提及随机的研究。
1.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两位评价员将使用NoteExpress3.2.0软件排除检索出的重复文献,并独立、反复地对剩余文献进行筛选。首先,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排除不相关的文献,进一步检查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筛选后将交叉核对结果,如有分歧则征求第三位评价员的意见解决,然后使用包含以下内容的表格来提取纳入的研究数据:(1)出版特点:题名、第一作者、机构单位、期刊、出版时间;(2)受试者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性别、年龄、患者来源、样本量、有无设盲、药物介质、施灸部位、疗程、不良反应、随访时间、脱失率及原因;(3)结果数据:每个指标的基线和随访测量。
1.5 质量评价
使用Cochrane手册5.1.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14]。从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受试者和实施者双盲、结局评估者盲法、数据完整性、选择性结果和其他偏倚等7个方面评价。根据各项研究中对方法的描述,每一项都将被评为偏低、偏高或不确定的风险。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本项研究数据。首先检验异质性,若I2≤50%且P>0.1,表明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表明存在异质性,根据敏感性及亚组分析查找异质性原因或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次,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采用不同模式合并效应量。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表示,区间估计均以95%置信区间(95%CI)表示。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拟定的数据库和检索词检索,一共获得452篇文献(PubMed32篇、CNKI159篇、Cochranelibrary29篇、SinoMed65篇、VIP28篇、Wanfang76篇、EMbase63篇),剔除重复试验,并遵循纳排标准筛选,最终纳入14篇文献进行分析。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14篇RCT文献[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均为2014-2021年公开发表的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研究对象895例,其中试验组450例,对照组445例。7项研究[15,16,19,20,21,23,27]纳入脾肾阳虚型CFS患者,2项研究[17,25]纳入心脾两虚型CFS患者,1项研究[18]纳入阳虚型CFS患者,剩余4项研究[22,24,26,28]未辨别证型。见表1。
2.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的14项研究均提及随机分组。9项研究[15,16,17,19,21,22,23,24,2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项研究[26,28]按就诊顺序简单随机,1项研究[18]使用SPSS生成随机数字,1项研究[20]通过PEMS生成随机数字,1项研究[27]未说明具体随机方法;2项研究[18,27]对患者设置分配隐藏;2项研究[19,24]报告了脱落例数,其中1项研究[24]采取了意向性分析,解释了脱落原因,剩余所有研究结局指标数据均完整;所纳入的研究均未提及盲法,均不清楚选择性偏倚和其他偏倚来源。偏倚风险分析及汇总见图2、图3。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
13项RCT[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8]共计835例受试患者报道了总有效率情况,各研究之间无显著异质性(I2=0%,P=0.62),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隔物灸在治疗CFS方面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RR=1.21,95%CI(1.13,1.29),P
2.4.2 FS-14总评分
9项RCT[15,16,17,18,19,20,21,22,26]共计587例患者报道了FS-14总评分情况,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77%,P
2.4.3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
4项RCT[17,19,20,23]共计243例患者报道了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情况,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69%,P=0.02),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隔物灸在改善CFS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MD=-2.63,95%CI(-4.46,-0.79),P=0.005]。该结局指标通过敏感性分析,逐一排除各文献,在排除1项研究[23]后,I2=0%,通过阅读原始文献,发现此项研究未进行辨证分型,纳入所有证型的CFS患者,且未在研究中明确随访时间,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剔除后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示:[MD=-3.31,95%CI(-4.46,-2.17),P
2.4.4 白介素-2(IL-2)
3项RCT[22,25,27]共计222例患者报道了IL-2的情况,各研究之间无异质性(I2=0%,P=0.48),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隔物灸促进IL-2表达的效应更为显著[MD=6.50,95%CI(6.12,6.89),P
2.4.5 免疫球蛋白IgG
2个RCT[18,25]共计142例患者报道了免疫球蛋白IgG情况,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82%,P=0.02),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隔物灸上调免疫球蛋白IgG的效果更佳[MD=2.12,95%CI(0.12,4.12),P=0.04]。见图8。
2.4.6 免疫球蛋白IgM
2个RCT[18,25]共计142例患者报道了免疫球蛋白IgM情况,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I2=95%,P
2.5 发表偏倚风险评估
本研究采用倒漏斗图检测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以总有效率作为指标,共纳入13篇文献绘制倒漏斗图。由图可见,散点并未均匀分布在对称轴两侧,一项研究位置偏向下,表明此项研究纳入样本量偏小。一项研究在95%可信区间之外,表明存在发表偏倚。见图10。
3、讨论
3.1 有效性分析
CFS归属于中医“虚劳”范畴,可由劳役过度、情志内伤、饮食起居失常等因素耗损气血阴阳、扰乱脏腑功能所致。隔物灸是一种将药物隔衬于体表皮肤与艾炷之间进行施灸的外治技术,通过灸、穴、药的协同作用,发挥温经通络、振奋元阳之效。其中,隔衬药物以生姜的传承沿用以及辨证组方的个体化施治最为常用。艾绒燃烧的温热效应和腧穴经络的生物结构特异性造就了良好的体表通透性[29,30],帮助提升药物经皮渗透效率,为不同证型的CFS患者提供对症治疗。
本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隔物灸治疗CFS在提升临床总有效率、降低FS-14总评分及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上调IL-2及免疫球蛋白IgG等方面优于针刺、中成药、西药等常规治疗。目前尚未发现CFS明确的生物标记物,但CFS患者常伴有获得性免疫功能失调[31]。IL-2是由CD4+及CD8+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介导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其血清水平是细胞免疫功能的直观反馈[22]。IgG是发挥体液免疫应答、对抗病菌毒素的主力军[32]。本研究结果提示隔物灸在激活和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方面更有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过少,且IgG的Meta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异质性,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2 安全性分析
尽管纳入的文献没有报告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有5篇[15,17,19,20,28]文献明确报道了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篇[15,20]文献设计了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客观指标来评价安全性,剩余9篇[16,18,21,22,23,24,25,26,27]文献并不清楚是否发生了不良反应,故隔物灸治疗CFS的临床安全性尚不能定论。呼吸道与体表皮肤是灸法的两个作用靶点[33],安全性评价应包括同时暴露在治疗环境中的施灸者与受试者。研究显示,常规艾灸环境下艾烟中的挥发性物质和一氧化碳浓度并不会影响健康[34],但仍应注意施灸环境的通风性来合理控制艾烟浓度。隔物灸较常规灸法附加了药物的隔衬,故除了烫伤、晕灸等共性不良事件外,应另外关注可能带来的药物毒性反应与皮肤过敏情况。
3.3 局限性
本研究最终纳入的RCT均在中国完成并以中文发表,未囊括外文文献,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纳入的文献中仅2篇[18,27]涉及随机分配隐藏,所有文献均存在盲法缺陷,可能会导致结局评估时的偏差;本研究将不同证型的CFS患者视为同一研究对象,并将不同隔物介质、施灸腧穴、灸量、疗程的隔物灸视为同一干预措施,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隔物灸治疗CFS疗效显著,但由于多数研究设计得不完善,与安全性相关的结果证据相对匮乏,尚不能对隔物灸治疗CFS的安全性定论。在未来的文献及临床研究中,笔者建议:(1)通过检索更多的数据库予以文献补充,并通过划分研究对象和施灸方案,进行高质量的细化研究;(2)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隔物灸治疗CF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撑;(3)在临床研究中应当落实好不良事件的记录与报告,以便对临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安全性分析可视化。
参考文献:
[4]伍侨,高静,柏丁兮,等.中国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的Meta分析[J].右江医学,2020,48(10):727-735.
[9]林玉芳,诸剑芳,陈益丹,等.隔姜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睡眠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040(8):816-820.
[10]林玉芳,銷青,诸剑芳,等.隔姜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3):269-274.
[11]曹呙焱,饶毅,庄威,等.隔物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综述[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217-220.
[12]庄威,肖惊,曹呙焱,等.隔物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1):200-203.
[13]李文丽,刘丽,孙立虹.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2006(7):481-482.
[15]候娜娜,李爱玲,滕丽萍,等.督灸治疗脾肾阳虛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8):1235-1238.
[16]徐百鸿,刘同坤,郑功泽,等.督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5):89-90.
[17]戎姣.督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
[18]谭媛.扶阳火艾灸对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19]石娇.扶阳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0]叶志亮.附子饼盘龙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
[21]赵洪斌.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2]周蝶,徐伟辉,王鹏,等.盘龙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21,41(2):266-270.
[23]段霞,朱栋华,笪妮丽.神阙穴隔姜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6)-:928-931.
[24]赛梦辰.脏腑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25]黄平,邓陈英,江晓鸣,等.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3):124-126.
文章来源:薛凯阳,付静,兰岚,唐佳璇,崔瑾.隔物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4(03):53-59.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人力资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医院可能面临人力资源应急组织体系不健全、人员调整配置方案不完善和日常管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完善人员应急调配预案和加强人员日常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旨在总结综合性公立医院在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人员调配和日常管控经验,为其他医院应对疫情发生提供参考。
2022-05-28目的:观察蒲黄消瘿贴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甲状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治疗组予蒲黄消瘿贴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贴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并比较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甲状腺大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78.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未见明显下降(P>0.05),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23.6%。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减小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黄消瘿贴能够改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甲状腺肿,抑制甲状腺纤维化,改善预后。
2022-07-08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便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和对照组(11例,占22.00%)相比,观察组(3例,占6.00%)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整体水平明显更低(P <0.05)。(2)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负面心理(焦虑和抑郁心理)、睡眠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睡眠质量均有明显的恢复,但观察组的恢复质量更为显著(P <0.05)。(3)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命尊严更好(P <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更好(P <0.05)。(5)观察组(48例,占96.00%)相比对照组(39例,占78.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成果(P <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护患关系进行显著改善,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取得患者家属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2022-04-16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84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1比例分组,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坚持正确服药(9.15±0.26)分、规范饮食(9.23±0.59)分、戒烟限酒(9.80±0.12)分、合理运动(9.31±0.66)分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66±0.63)分、(5.47±0.25)分、(5.82±0.37)分、(6.61±0.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94.12±2.69)分高于对照组(83.13±3.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痛苦DMSM评分(3.43±0.12)分低于对照组(5.36±0.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1%高于对照组83.33%(P <0.05)。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一体化护理,可强化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022-04-18目的探讨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对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2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体感互动游戏组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上优于对照组[MD=2.61,95%CI(1.14,4.09),P<0.01]。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体感互动游戏能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还需开展更多研究。
2022-04-07黄柏作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保护神经、止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目前关于黄柏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今后应从分子、细胞、组织和生物学等多方面去研究黄柏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保证黄柏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奠定科学实验基础。
2022-04-06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和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0例呼吸道疾病非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纳入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中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哮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76、1.914、1.718、11.393、3.245,均P<0.05);哮喘组患者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敌对、精神病性、偏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作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支气管哮喘发生,且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时需重点加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措施。
2022-05-0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和最终结局。IPF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类型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蜂窝样、网格状间质性纤维化样改变。IPF的本质是一类进行性加重、肺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损坏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IPF多好发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极为隐匿,病情一般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逐渐下降,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IPF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IPF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且疗效欠佳,预后较差。IPF已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综述文献发现,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IPF,中医和西医对IPF的治疗研究均有了新进展,增加了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如吸氧和佩戴呼吸机、肺移植)。中医药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单味中药(黄芪、丹参、大黄)、中药复合方剂(益肺散结方、芪术肺纤汤、升陷汤、补阳还五汤、补肾通络方、麦门冬汤)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艾灸、拔罐、预防治疗、改善周围环境、肺功能训练、心理调节、食疗)。
2022-03-08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75)与试验组(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n=75)。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炎性因子以及应激反应。结果 在骨折愈合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上,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AM评分、HAMD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上,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用于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对于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2022-04-16为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现况,为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寻找新的突破点,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中小学新冠肺炎防控监进行拉网式检查。在制度建设方面,超过97%的学校建立领导责任制、成立疫情防控专门工作机构、具备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等;77.85%的学校有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在制度落实情况方面,超过97%的学校购置有防疫防护必需物资、设置有隔离观察场所、建立师生员工疫情档案、设置师生进校接受体温检测、落实"日报告""零报告"要求、在校师生员工佩戴口罩、设置废弃口罩桶;95.4%的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81%的学校进行出水嘴每天2次酒精消毒;76.1%的学校的教室前排课桌前沿与黑板距离不小于2.2米。防控效果方面,自2020年春季重庆市中小学复课以来,迄今为止未发生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案例。重庆市中小学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面制度建设及落实方面较好,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2-03-11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2083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0779
国内刊号:23-1354/R
邮发代号:14-177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