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三黄颗粒对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胆汁淤积性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隔日1次ANIT灌胃造模,各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取血并采集肝脏标本。放射免疫法检测LA、HA、PC-Ⅲ、IV-C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切取大鼠肝中叶,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三黄颗粒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较模型组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肝脏纤维化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肝HE染色切片得出,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存在差异,肝脏形态改善明显。结论:三黄颗粒可减轻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胆汁淤积性大鼠肝损伤病理变化,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纤维化,中等剂量疗效较好。
三黄颗粒,是根据中国传统验方“茵陈蒿汤”加减化裁而来,具有清利湿热退黄功效,主要用于孕妇预防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症[1]。于本院经临床应用多年,深受广大医患的欢迎,临床疗效极佳。本科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对三黄颗粒的质量标准、体外活性成分等进行了分析[2],但其预防新生儿溶血的药理作用尚不清楚,此前有学者认为,肝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或新生儿自身对于胆红素代谢存在一定障碍时,具有免疫调节的T细胞呈现了负反馈调节[3,4],胆红素不能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导致多器官功能甚至结构性损伤,表现为新生儿面目黄染,查血可见诸多肝功能指标下降,甚至会导致新生儿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在中医学中,婴肝征属于湿热型黄疸,是综合性疾病,脾虚为主或外感疫毒肝胆运化失控,习称“黄疸”[5]。本课题组探讨三黄颗粒保护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SPF级SD系2周龄(相当于人幼儿期)大鼠72只,体质量(40±30) g,♀♂兼半,由北部战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实验许可证号:SCXK(辽) 2015-0001。
1.2实验药物
三黄颗粒:北部战区总医院,产品批号:20190505,主要成分为:茵陈、大黄、黄芩、黄柏、甘草,生药浓度4、6、8 g/kg;熊去氧胆酸胶囊:德国福克大药厂,批号:L19091A,规格:250 mg/粒,配制药物浓度5 g/L。
1.3实验试剂
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成都艾科达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91025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试剂盒:德国罗氏;碱性磷酸酶酶(ALP)、总胆红素(TNi 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测定试剂盒: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肝脏组织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Ⅳ-C)检测试剂盒:天津原子能公司。
1.4实验仪器
Cobas 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UV-170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TD5A台式多管架离心机: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电子显微镜:OLYMPUS;D7100照相机:尼康;FA20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2、实验方法
2.1模型制备及分组处理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ANIT葵花籽油(20 g/L,0.6 m L/100 g)灌胃造模[6,7,8],隔日1次,连续用药4周;正常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予ANIT灌胃3次后,阳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0.3 mg/100 g)灌胃,每天1次,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三黄颗粒溶液(4、6、8 g/kg)灌胃,每天1次;均给药4周;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直至4周。
2.2观察指标
2.2.1血清AST、ALT、ALP、TBIL、IBIL、DBIL、TBA检测
末次给药后禁食水12 h,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取血前乙醚适度麻醉),每只大鼠取血约3 m L,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吸上清,-20℃保存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AST、ALT、ALP、TBIL、IBIL、DBIL、TBA。
2.2.2肝组织纤维化指标检测
大鼠采血后立即断脊法处死大鼠,取肝脏,经低温盐水水洗后剪取1 cm×1 cm×1 cm大小的组织块;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1 mol/L)、三氨基甲烷Tris-HCL缓冲液(0.1mmol/L)、p H7.4灭菌蒸馏水、0.8%氯化钠溶液、0.01 mmol/L的蔗糖制备匀浆介质;将肝组织放入匀浆介质中,低温高速离心,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LN、HA、PC-Ⅲ及Ⅳ-C值。
2.2.3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选取肝中叶组织1 cm×2 cm×0.3 cm,石蜡包埋,切片机切片5μm,苏木-伊红染色,中性树脂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
3、结果
3.1各组大鼠血清AST、ALT、ALP、TBA、TBIL、IBIL、DBIL比较
见表1。
表1各组大鼠血清AST、ALT、ALP、TBA、TBIL、IBIL、DBIL水平比较
3.2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指标比较
见表2。
3.3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肝脏外观轮廓、颜色正常(粉褐色,状态饱满,边缘锐利,质地柔软,分叶清晰);显微镜下见肝脏组织结构完整,肝窦及肝小叶外观形态正常,肝细胞均匀分布,核大而圆,核膜清晰,胞质丰富,排列整齐有序。模型组:肝脏外观肿胀,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边缘圆钝,略显灰白色;显微镜下可见肝小叶轮廓不清,胆管增生,点片状坏死,汇管区、肝小叶间可见管周围水肿,胆小管胆汁淤积,肝窦间、肝窦中炎症细胞较正常组和阳性对照组明显增多,肝细胞空泡,明显嗜酸性病变坏死。高剂量组:细胞形态规则,结构完整,可见轻度黄染;低剂量组:可见轻度黄染,肝脏小叶坏死少见,间隙增宽;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轻,小叶间胆管大致正常未见胆汁淤积。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极为相似,镜检见肝小叶间隙略有增宽,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见图1。
表2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指标比较
图1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观察(HE,×40)
4、讨论
正常人肝功能完备时,可将体内胆汁经胆道运输,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但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完全、病理性损伤或ABO溶血症导滞肝细胞发生病变肿胀、肝小胆管管腔闭塞,形成胆汁淤积,过多的胆红素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最终形成各种胆汁淤积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新生儿黄疸。ANIT是肝毒性物质,作用于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9],可诱发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病理状态及临床表现与人类胆汁淤积性黄疸相似[10]。本研究中,大鼠造模后出现肛周、眼角黄染,排尿金黄色,造模大鼠血清生化指标AST、ALT、TBIL、DBIL、IBIL、ALP、TBA及肝组织匀浆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及Ⅳ-C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造模成功。
三黄颗粒加减化裁于《伤寒论》的茵陈蒿汤,由茵陈、大黄、甘草等5味中药组成,方中君药茵陈,主入肝经,有良好的利胆退黄功效[11],其主要成分绿原酸是一种挥发油,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大黄为泻下药之要药,其主要成分大黄酸和大黄素,通过泻下作用阻碍胆红素经过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吸收率。全方使湿热疫毒从二便去从而使黄疸消退[12]。临床广泛应用于黄疸的治疗,作为院内制剂应用多年,功效清利湿热退黄,对于孕妇预防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症具有显著疗效。
ALT与AST广泛分布于肝细胞内,对于肝细胞受损有着很高的敏感性[13],临床上是常用的肝功能指标。ALP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常用的指标;TBIL也是判断黄疸程度的主要指标;ALP为一种含锌的蛋白,为膜性结合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血窦侧和毛细血管侧的微绒毛上,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ALP经血液到肝脏,经胆道排泄,胆汁排出不顺畅致毛细胆管压亢进时,ALP明显升高[14,15,16]。三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ALP、TBIL、DBIL、IBIL、TBA均较造模组降低;说明三黄颗粒具有利胆退黄作用,能够改善病理黄疽大鼠的肝脏损伤。高、中、低剂量组组间相比较,大鼠血AST、ALT、ALP、TBIL、DBIL、IBIL、TBA值表现出明显差异,中剂量组所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肝脏纤维化指标LA、HA、PC-Ⅲ、Ⅳ-C值均有升高,高、中、低剂量组LA、HA、PC-Ⅲ及Ⅳ-C值低于模型组,而高、中、低剂量组之间也存在差异,肝脏形态改善明显;均说明三黄颗粒能够改善大鼠胆汁淤积所导致的肝脏损伤,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三黄颗粒具有利胆退黄的作用,中等剂量疗效较好,同时可减轻黄疸性疾病引起的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肝纤维化。
参考文献:
[1]李强,朱晓红,王强,等.三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5,31(3):194-198.
[2]赵薇,朱晓红,李强。利用体外细胞模型筛选三黄颗粒中有效活性成分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4):552-554.
[6]黄佳琦,翁家俊,洪婷,等。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疽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20,12(1):15-18
[8]唐丽明,李婉华,宋宁,等.绿原酸对慢性胆汁淤积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胆管及胶原增生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3)-:423-428.
[11]郭雨菲,孙凤霞,李晓玲,等。茵陈蒿汤在肝胆疾病中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3):57-60.
[12]刘欢,基于体内过程的茵陈蒿汤和祛湿化瘀方治疗肝病药效物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20.
[15]李晓玲,孙凤霞,王晓静,等。复方茵丹汤对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9):497-500.
[16]黄延风,朱朝敏.大黄对幼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 ,27(13):1178-1181.
文章来源:赵薇,赵庆春.三黄颗粒对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04):550-553.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人力资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医院可能面临人力资源应急组织体系不健全、人员调整配置方案不完善和日常管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完善人员应急调配预案和加强人员日常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旨在总结综合性公立医院在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人员调配和日常管控经验,为其他医院应对疫情发生提供参考。
2022-05-28目的:观察蒲黄消瘿贴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甲状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治疗组予蒲黄消瘿贴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贴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并比较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甲状腺大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78.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未见明显下降(P>0.05),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23.6%。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减小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黄消瘿贴能够改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甲状腺肿,抑制甲状腺纤维化,改善预后。
2022-07-08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便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和对照组(11例,占22.00%)相比,观察组(3例,占6.00%)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整体水平明显更低(P <0.05)。(2)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负面心理(焦虑和抑郁心理)、睡眠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睡眠质量均有明显的恢复,但观察组的恢复质量更为显著(P <0.05)。(3)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命尊严更好(P <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更好(P <0.05)。(5)观察组(48例,占96.00%)相比对照组(39例,占78.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成果(P <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护患关系进行显著改善,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取得患者家属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2022-04-16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84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1比例分组,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坚持正确服药(9.15±0.26)分、规范饮食(9.23±0.59)分、戒烟限酒(9.80±0.12)分、合理运动(9.31±0.66)分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66±0.63)分、(5.47±0.25)分、(5.82±0.37)分、(6.61±0.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94.12±2.69)分高于对照组(83.13±3.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痛苦DMSM评分(3.43±0.12)分低于对照组(5.36±0.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1%高于对照组83.33%(P <0.05)。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一体化护理,可强化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022-04-18目的探讨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对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2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体感互动游戏组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上优于对照组[MD=2.61,95%CI(1.14,4.09),P<0.01]。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体感互动游戏能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还需开展更多研究。
2022-04-07黄柏作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保护神经、止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目前关于黄柏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今后应从分子、细胞、组织和生物学等多方面去研究黄柏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保证黄柏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奠定科学实验基础。
2022-04-06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和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0例呼吸道疾病非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纳入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中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哮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76、1.914、1.718、11.393、3.245,均P<0.05);哮喘组患者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敌对、精神病性、偏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作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支气管哮喘发生,且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时需重点加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措施。
2022-05-0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和最终结局。IPF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类型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蜂窝样、网格状间质性纤维化样改变。IPF的本质是一类进行性加重、肺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损坏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IPF多好发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极为隐匿,病情一般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逐渐下降,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IPF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IPF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且疗效欠佳,预后较差。IPF已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综述文献发现,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IPF,中医和西医对IPF的治疗研究均有了新进展,增加了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如吸氧和佩戴呼吸机、肺移植)。中医药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单味中药(黄芪、丹参、大黄)、中药复合方剂(益肺散结方、芪术肺纤汤、升陷汤、补阳还五汤、补肾通络方、麦门冬汤)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艾灸、拔罐、预防治疗、改善周围环境、肺功能训练、心理调节、食疗)。
2022-03-08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75)与试验组(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n=75)。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炎性因子以及应激反应。结果 在骨折愈合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上,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AM评分、HAMD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上,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用于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对于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2022-04-16为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现况,为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寻找新的突破点,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中小学新冠肺炎防控监进行拉网式检查。在制度建设方面,超过97%的学校建立领导责任制、成立疫情防控专门工作机构、具备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等;77.85%的学校有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在制度落实情况方面,超过97%的学校购置有防疫防护必需物资、设置有隔离观察场所、建立师生员工疫情档案、设置师生进校接受体温检测、落实"日报告""零报告"要求、在校师生员工佩戴口罩、设置废弃口罩桶;95.4%的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81%的学校进行出水嘴每天2次酒精消毒;76.1%的学校的教室前排课桌前沿与黑板距离不小于2.2米。防控效果方面,自2020年春季重庆市中小学复课以来,迄今为止未发生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案例。重庆市中小学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面制度建设及落实方面较好,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2-03-11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人气:262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038X
国内刊号:42-1612/R
邮发代号:38-212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