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的公平性。方法:使用2011年和2018年CHARLS问卷中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门诊和住院数据,测算直接医疗负担,利用集中指数分析不同患者群体直接医疗负担的公平性。结果:2018年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12.34%)较2011年(5.86%)大幅升高;2011和2018年的糖尿病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负担分别为7848元和9869元,个人支出分别为5022元和5753元;65岁以上、初中学历以下、高收入、城镇患者群体的直接医疗负担更高,集中指数由2011年的0.354下降到2018年的0.257。结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负担较重,其中高收入群体直接医疗负担最重,需从政府、医疗机构、居民个人三方面有效协同,共同抵御糖尿病疾病经济风险,最大程度减轻慢性病直接医疗负担。
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发布的第9版《全球糖尿病地图(IDFDiabetesAt-las)》显示:全球20~79岁成年人群中,约有4.63亿糖尿病患者(相当于每11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约1.164亿人,居世界首位[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统计,2019年我国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费用约2946亿美元[2]。2015—2030年,即使全球达到WHO的目标(阻止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和联合国大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30年将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全球糖尿病经济负担也将至少增加61%[3]。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urvey,CHARLS)数据,测算分析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为政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及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经济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CHARLS数据,覆盖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个县、450个社区(村),约1.24万户家庭1.9万余名受访者,代表性较好。整理获取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和2018年随访及新增数据,其中2011年样本量为17705人(城镇24.53%、农村75.47%),2018年样本量为19816人(城镇28.96%、农村71.04%)。
本研究以CHARLS调查问卷中的DA007_3问题“是否有医生曾经告诉过您有糖尿病或血糖升高(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和DA014问题“您目前有没有正在采用以下方式来治疗控制糖尿病?服用中药,服用西药,注射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患者(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只有当DA007_3问题回答“是”或DA014回答“采用某种方式控制糖尿病”的问卷,才会作为样本,同时本研究没有额外设计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直接医疗负担”是指患者在医药保健部门购买卫生服务所消耗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采用分步模型法,分别测算医疗保险报销前后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在国家统计局官网上查阅中国历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2011年为基准,2018年CPI增长率约为14.75%,2018年相关费用为经CPI调整后数值。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直接医疗负担=年门诊费用+年住院费用
年门诊费用=末次门诊费用×受访前1个月门诊次数×12
年住院费用=末次住院费用×年住院次数×因糖尿病住院比例
相对收入水平,是指糖尿病患者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与所在城市家庭消费支出中等水平的比值,并采用五等分法对该比值进行分级,即将全部研究对象分为最低收入、次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最高收入五个组,每组各占总数的20%。
本研究所有数据分析均在Stata16软件下运行,统计学检验水准为0.05。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自变量为相对收入,控制变量为城乡类型(城镇、农村)、年龄分组(45岁~、55岁~、65岁~、75岁~)、性别(男、女)、学历分组(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婚姻状态(有配偶、无配偶)。具体公式如下:EBi=β0+β1X1+β2T2+γ.其中,EBi表示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的绝对值经对数变换后的对数值(自然对数);β0是常数项;β1是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X1是纳入的影响因素,均为虚拟变量;T2是年份虚拟变量,其系数β2代表2018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相比于2011年整体升高的程度;γ是随机误差项。各系数解释为:在控制其他自变量的条件下,某个自变量每变化1个单位,引起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变化的百分比。
使用集中指数(CI)描述不同收入水平患者群组直接医疗负担的公平性,其值处于-1至1之间。当CI=0时,表示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在不同收入水平群组的分布均衡;当CI>0时,表示高收入水平患者群组直接医疗负担更高;当CI<0时,表示低收入水平患者群组直接医疗负担更高。
2、结果
2.1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
根据本研究设定的纳入标准,2011年和2018年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分别为994人和2287人,患病率分别为5.86%和12.34%,2018年的患病率约为2011年的2.11倍。从城乡来看,城镇样本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χ2=38.94,P<0.001);从年龄来看,75岁以下样本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χ2=25.32,P<0.001);从性别来看,女性样本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地区来看,东部、中部、西部样本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依次降低(χ2=18.18,P<0.001)(见表1)。
表1 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单位:%
2.2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
2011年和2018年经CPI调整后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平均值分别为7848元和9869元,中位数分别为6500元和7844元;经基本医保报销后的个人支出平均值分别为5022元和5753元,中位数分别为3200元和3586元。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个人自付比例由2011年的63.99%下降到2018年的58.29%,城乡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差距为20百分点左右(见表2)。
表2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单位:元
2.3 集中指数、集中曲线
直接医疗负担集中曲线显示,2011年和2018年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高收入患者群体直接医疗负担更高,集中指数(CI)分别为0.354、0.257,绝对值减小,集中曲线及个人支出离散程度下降,个人支出集中曲线也呈现相似结果,说明不同收入患者群体直接医疗负担的不公平性有所改善(见图1、图2)。
图1 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集中曲线
图2 糖尿病患者个人支出集中曲线
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后,2018年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比2011年显著增加23%(β=0.23,P=0.045),个人支出部分增加14%(β=0.14,P=0.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与收入、城乡类型、年龄、学历显著相关,与最低收入组相比,中等收入、较高收入、最高收入组直接医疗负担与个人支出均显著增加,其中最高收入组直接医疗负担与个人支出分别增加165%(β=1.65,P<0.001)、168%(β=1.68,P<0.001);农村患者直接医疗负担比城镇患者低28%(β=-0.28,P=0.037),个人支出部分无显著性差异;75岁及以上组直接医疗负担比45~54岁组高81%(β=0.81,P<0.001),个人支出部分高11%(β=0.11,P=0.043);专科及以上学历组直接医疗负担比小学及以下学历组低59%(β=-0.59,P=0.036),个人支出部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个人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3.1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较重,农村患者个人支出比例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CPI调整后2011年和2018年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负担分别为7848元、9869元,个人支出部分分别为5022元、5753元。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99元(国家统计局官网,经CPI调整后),本研究测算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负担个人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23.39%,反映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面临较重的疾病经济负担,迫切需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江苏省糖尿病患者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为3566元[4],2018年深圳市糖尿病患者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2122.72元[5],本研究结果相对偏高,可能原因是上述地区中青年人口较多、糖尿病患病率较低。
本研究显示,2018年城镇和农村糖尿病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负担分别为12349元、8488元,个人支出部分分别为5745元、5757元,虽然城镇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更重,但农村患者个人支出比例更大。另有研究发现,当前医保对慢性病患者的补偿比例不足1/3,慢性病患者个人支出占比远高于同期卫生总费用中的个人筹资比例,并且现有医保手段更倾向保护因过高住院费用而致贫的参保者,忽视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长期性,由此造成的自付费用可能更高[6,7]。
3.2 高收入组直接医疗负担最重,不公平性有所改善
本研究集中曲线表明,高收入组糖尿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负担最重,但2011—2018年这种不公平程度明显减弱,可能的原因是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迅速建立起较完善的全民医保体系,统筹协调卫生资源,改善了群体间医疗负担的公平性。但不同收入水平的患者群体直接医疗负担差异仍十分显著,最高收入患者群体的直接医疗负担与个人支出较最低收入患者群体分别增加165%(β=1.65,P<0.001)、168%(β=1.68,P<0.001),可能原因是部分低收入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1998年因经济困难而放弃门诊的农民患者占比为6.7%,2013年上升到21.0%。另外有研究显示,低收入群体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能力远不如高收入群体,可见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高医疗负担不一定会导致高疾病经济风险,这与患者经济收入密切相关[8]。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针对市场机制分配卫生资源的局限性,减轻高收入患者的医疗负担,并及时有效地为低收入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促进与患者经济收入相关的公平性提升。比如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级,通过第三方购买机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共担疾病经济风险,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健康需求。
3.3 城乡类型、年龄、学历、收入对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的影响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年龄、收入与直接医疗负担呈正相关,学历与直接医疗负担呈负相关,城镇患者直接医疗负担显著高于农村患者。国内有研究显示,农村贫困地区老年患者的年龄与其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呈负相关[9],与本研究结果相反。可能原因,一方面是农村家庭医疗资源更多分配给回报率更高的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而非老年人;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卫生支付能力低、卫生服务利用少。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慢性病整体患病率持续增长,老龄化已成为慢性病经济负担的最大挑战[10]。
3.4 研究局限性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糖尿病患者存在发现率差异,不能精准锁定患者是否因糖尿病就医,相关费用可能会高估。另外,本研究未纳入患病年限、住院机构类别、住院天数、慢性病合并症数量、医保类型等直接影响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总体来看,糖尿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负担较重,政府需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科学安排资金以转移患者疾病经济风险,医疗机构需认真做好糖尿病人群筛查,规范诊疗,居民个人需加强锻炼、有效参保、积极配合治疗,从政府、医疗机构、居民个人三方面有效协同,共同抵御包括糖尿病在内的疾病经济风险,最大程度减轻慢性病直接医疗负担。但也有部分省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定性比较分析得出4条卫生资源配置高效率的路径。
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7]、城镇化水平[8]和老龄化程度[9]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路径提升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程度高,可采用路径3和路径4,重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根据城镇化水平合理配置城乡卫生人员;中部地区以及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东部省份存在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可参考路径1,鼓励社会办医,提升市场化程度,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西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采取路径2,在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比的同时将更多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从而实现较高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
[2]李美娟,陈国宏.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6):88-94.
[3]张明,杜运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J].管理学报,2019,16(9):1312-1323.
[7]潘桔.基于分位回归计量模型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381-387.
[8]王滨.新型城镇化测度与区域差异的空间解读[J].统计与决策,2020,36(11):90-94.
[9]王森.我国各省份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的多指标测度———基于2011年31个省份的城镇人口分析[J].西北人口,2015,36(2):60-64.
文章来源:綦军帅,简伟研.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公平性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08):59-63.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人力资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医院可能面临人力资源应急组织体系不健全、人员调整配置方案不完善和日常管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完善人员应急调配预案和加强人员日常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旨在总结综合性公立医院在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人员调配和日常管控经验,为其他医院应对疫情发生提供参考。
2022-05-28目的:观察蒲黄消瘿贴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甲状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治疗组予蒲黄消瘿贴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贴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并比较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甲状腺大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78.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未见明显下降(P>0.05),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23.6%。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减小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黄消瘿贴能够改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甲状腺肿,抑制甲状腺纤维化,改善预后。
2022-07-08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便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和对照组(11例,占22.00%)相比,观察组(3例,占6.00%)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整体水平明显更低(P <0.05)。(2)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负面心理(焦虑和抑郁心理)、睡眠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睡眠质量均有明显的恢复,但观察组的恢复质量更为显著(P <0.05)。(3)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命尊严更好(P <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更好(P <0.05)。(5)观察组(48例,占96.00%)相比对照组(39例,占78.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成果(P <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护患关系进行显著改善,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取得患者家属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2022-04-16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84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1比例分组,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坚持正确服药(9.15±0.26)分、规范饮食(9.23±0.59)分、戒烟限酒(9.80±0.12)分、合理运动(9.31±0.66)分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66±0.63)分、(5.47±0.25)分、(5.82±0.37)分、(6.61±0.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94.12±2.69)分高于对照组(83.13±3.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痛苦DMSM评分(3.43±0.12)分低于对照组(5.36±0.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1%高于对照组83.33%(P <0.05)。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一体化护理,可强化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022-04-18目的探讨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对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2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体感互动游戏组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上优于对照组[MD=2.61,95%CI(1.14,4.09),P<0.01]。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体感互动游戏能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还需开展更多研究。
2022-04-07黄柏作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保护神经、止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目前关于黄柏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今后应从分子、细胞、组织和生物学等多方面去研究黄柏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保证黄柏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奠定科学实验基础。
2022-04-06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和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0例呼吸道疾病非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纳入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中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哮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76、1.914、1.718、11.393、3.245,均P<0.05);哮喘组患者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敌对、精神病性、偏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作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支气管哮喘发生,且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时需重点加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措施。
2022-05-0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和最终结局。IPF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类型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蜂窝样、网格状间质性纤维化样改变。IPF的本质是一类进行性加重、肺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损坏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IPF多好发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极为隐匿,病情一般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逐渐下降,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IPF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IPF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且疗效欠佳,预后较差。IPF已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综述文献发现,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IPF,中医和西医对IPF的治疗研究均有了新进展,增加了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如吸氧和佩戴呼吸机、肺移植)。中医药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单味中药(黄芪、丹参、大黄)、中药复合方剂(益肺散结方、芪术肺纤汤、升陷汤、补阳还五汤、补肾通络方、麦门冬汤)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艾灸、拔罐、预防治疗、改善周围环境、肺功能训练、心理调节、食疗)。
2022-03-08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75)与试验组(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n=75)。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炎性因子以及应激反应。结果 在骨折愈合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上,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AM评分、HAMD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上,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用于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对于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2022-04-16为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现况,为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寻找新的突破点,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中小学新冠肺炎防控监进行拉网式检查。在制度建设方面,超过97%的学校建立领导责任制、成立疫情防控专门工作机构、具备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等;77.85%的学校有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在制度落实情况方面,超过97%的学校购置有防疫防护必需物资、设置有隔离观察场所、建立师生员工疫情档案、设置师生进校接受体温检测、落实"日报告""零报告"要求、在校师生员工佩戴口罩、设置废弃口罩桶;95.4%的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81%的学校进行出水嘴每天2次酒精消毒;76.1%的学校的教室前排课桌前沿与黑板距离不小于2.2米。防控效果方面,自2020年春季重庆市中小学复课以来,迄今为止未发生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案例。重庆市中小学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面制度建设及落实方面较好,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2-03-11期刊名称:实用糖尿病杂志
期刊人气:708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9191
国内刊号:21-1523/R
邮发代号:8-149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