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后再次妊娠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行药流清宫术的360例稽留流产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时期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要求终止妊娠行药流清宫术的120例正常早孕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再次妊娠,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次妊娠的妊娠结局,以及相关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异位妊娠、胎儿畸形引产、早产、过期妊娠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流产率高于对照组(17.22%比7.50%),足月产率低于对照组(72.50%比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的甲亢、亚临床甲减、甲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妊娠期阴道流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61%比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亢、亚临床甲减及甲减是稽留流产后再次妊娠发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稽留流产后再次妊娠的自然流产率增高,足月产率降低,再次妊娠时甲亢、亚临床甲减、甲减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妊娠期合并症 妊娠期并发症 妊娠结局 染色体检查 稽留流产20
目的探讨34周后使用地塞米松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产科34~36+6周出生的早产儿1012例。根据孕妇孕期是否诊断GDM,分为GDM组(n=146)与非GDM组(n=866),再依据孕妇34周后是否应用地塞米松(DXM),分为DXM组(n=340)与未使用DXM组(n=672),比较地塞米松对两组新生儿呼吸系统、低血糖等不良结局影响的差异。结果GDM组中,DXM组和未使用DXM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GDM组中,DXM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5.90%)低于未使用DXM组(11.30%),低血糖发生率(42.60%)高于未使用DXM组(3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34~36+6周有早产倾向的孕妇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以降低新生儿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但同时可能增加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关键词: 低血糖 呼吸系统 地塞米松 妊娠期糖尿病 晚期早产儿29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中补体相关因子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常规产检的280例高危子痫前期孕妇,根据病情分组,比较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的补体相关因子水平;比较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0例孕妇孕期发生子痫前期,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8例,重度子痫前期12例。子痫前期组的C3、C1q水平低于非子痫前期组,B因子水平高于非子痫前期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C3、C4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因子、年龄、肥胖、合并妊娠前高血压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C3是子痫前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孕20~24周C3水平降低、B因子水平升高的高危子痫前期孕妇更易发生子痫前期,C3、B因子可能成为子痫前期有效的预测标志物。
关键词: B因子 C1q C3 C4 子痫前期22
目的:探究产后采用耳穴埋籽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邳州市中医院产妇68例,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耳穴埋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乳房涨度积分、血清泌乳素水平以及泌乳始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取耳穴埋籽,能够有效促进乳汁分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临床效果 产后泌乳 产科护理 护理满意度 耳穴埋籽34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医院收治的150例正常分娩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间是否发生GDM分为GDM组(75例)与健康对照组(75例)。对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结果GDM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值、血红蛋白(Hb)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孕期每晚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不良孕产史、有糖尿病(DM)家族史、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OCS)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孕前BMI高、DM家族史、孕期体质量增长值过大、有POCS史、HBsAg(+)、Hb高、TSH高均为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51、4.315、4.157、1.328、4.056、4.125、3.256、3.241,均P<0.05);GDM组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早产、酮症酸中毒孕产妇及巨大儿、低体质量儿、畸形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孕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龄、孕前BMI高、有DM家族史、孕期体质量增长值过大、有POCS史、HBsAg(+)、Hb高、TSH高均为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GDM可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围产儿结局 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7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患者疼痛、切口美观度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医院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6、24、48h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切口美观满意度、体象量表(BIS)评分,术前、术后24h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h比,术后24、48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CS)显著高于对照组,B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两组患者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有效减轻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其切口美观度,并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且应用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并发症 微创术式 氧化应激 经脐单孔腹腔镜39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53例)和未复发组(157例)。对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中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6.51pg/mL、术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7.70ng/mL、术后无药物治疗、有家族子宫肌瘤病史、有分娩史、最大肌瘤直径≥5cm、肿瘤数目多发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年龄≥40岁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IL-6水平≥6.51pg/mL、术前血清TNF-α水平≥27.70ng/mL、肿瘤数目多发均为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3.473、2.147、1.131,均P<0.05),年龄≥40岁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0.613,P<0.05)。结论术前血清IL-6水平≥6.51pg/mL、术前血清TNF-α水平≥27.70ng/mL、肿瘤数目多发均为影响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应提高对上述因素的重视,在患者入院后充分评估,早期识别并予以患者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临床预防 危险因素 复发风险 子宫肌瘤剥除术 肿瘤坏死因子27
目的探讨营养均衡饮食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营养均衡饮食疗法,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FPG、2hPG、HbAl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营养均衡饮食疗法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代谢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满意度 营养均衡饮食疗法 血糖水平4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Treg细胞上调的原因。方法选4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16例术前经过GnRH-a治疗的为治疗组,另25例术前未经治疗的为未治疗组,同时选2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通过采血、腹腔液取样,用化学发光、流式细胞和ELISA方法检查化验,观察治疗组、未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础雌二醇水平、腹腔液Treg细胞百分比及与Treg细胞诱导有关的IL-10、TGF-β、PGE-2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经GnRH-a治疗后,治疗组的基础雌二醇下降显著,相比于治疗组治疗前、未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未治疗组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相比于治疗组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reg细胞诱导有关的TGF-β、PGE-2在未治疗组显著增高,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IL-10在治疗组、未治疗组、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GnRH-a治疗后,Treg细胞及TGF-β、PGE-2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提示患者腹腔存在炎症,Treg细胞的上调可能与其诱导的炎症因子的升高有关。
关键词: GnRH-a Treg细胞 免疫调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炎症因子33
子宫肌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在30~50岁的女性发病率约为30%,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后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通过科学的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根据子宫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体积大小及所引起的相关症状和并发症,分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不断增多,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后需要给予科学的治疗指导,肌瘤在2个月妊娠子宫大小以内,症状不明显或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均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病情的监测,注意按医嘱服药,定期观察随访。鉴于此,本文以综述视角,就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力图在本文的综述分析帮助下,能够了解诱发子宫肌瘤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也能够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评估,提高患者治疗指导水平,为患者自身的病情控制奠定基础,也为患者治疗的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妇科肿瘤疾病 子宫肌瘤 研究进展 良性肿瘤 药物治疗23
目的 分析电圈切除术后慢性宫颈炎患者病理特征,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误诊、漏诊。方法 本文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天津市静海区医院行电圈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开展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包括单纯型宫颈炎患者152例、颗粒型宫颈炎患者88例和乳突型宫颈炎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电圈切除术进行治疗,包括消融术、浅环切术、深环切术和锥切术4种术式,术后将病理样本送检。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不同术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率以及不同类型宫颈炎病理结果。结果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312例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0%。消融术组手术时间短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环切术组与深环切术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环切术组和深环切术组手术时间短于锥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组中出血量少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环切术组与深环切术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环切术组和深环切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锥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例患者中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率为22.76%。结论 慢性宫颈炎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电圈切除术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开展深入的病理分析。
关键词: 妇科疾病 慢性宫颈炎 手术治疗 电圈切除术 病理分析33
目的 分析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原因、发生风险,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以提升产妇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20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预见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产科常规护理,预见组产妇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经阴道分娩产妇配合不同护理模式的预后效果,包括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情绪状况。护理满意度以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负性情绪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结果 预见组产妇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预见组产妇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预见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预见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助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提高产妇的安全性。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护理满意度 负性情绪 阴道分娩 预见性护理4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及亲情式关怀对改善患者焦虑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干预+亲情式关怀,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提高(P<0.05),逃避、屈服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逃避、屈服评分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自尊水平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自尊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及亲情式关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和情绪恢复。
关键词: 乳腺癌 亲情式关怀 常规护理 焦虑 认知行为干预1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分析影响阴道试产成功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建档并规律产检,符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适应证且有阴道试产愿望患者148例,按试产结果分为经阴道分娩组(VBAC)103例和剖宫产组(CS)45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的年龄、孕次、分娩孕周、体质量指数,孕期体重增加、距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既往阴道分娩史、既往剖宫产是否进入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次、Bishop评分、胎儿双顶径、是否自然临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感染、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Bishop评分、胎儿双顶径与阴道试产成功有关。结论:阴道试产是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母儿结局良好,试产失败者及时中转剖宫产亦无不良结局发生,自然临产者、宫颈Bishop评分较高者试产成功率高。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剖宫产 新生儿窒息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33
目的:分析6例妊娠合并催乳素腺瘤(大腺瘤1例,微腺瘤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妊娠合并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的孕前、孕期、影像学资料、妊娠结局及母儿预后情况。结果:6例妊娠合并催乳素腺瘤患者中,成功妊娠者4例,孕期肿瘤体积增大引起压迫症状者1例,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早期流产1例,中期引产1例,早产1例。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随访未见异常。结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催乳素腺瘤安全而有效的药物,孕期是否停药应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一旦病情进展,应及时给予垂体磁共振显像(MRI),并结合患者孕周、年龄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结局。
关键词: 催乳素腺瘤 垂体卒中 妊娠 治疗 治疗方案2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