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临床指标、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BIL、AST及AL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ST及AL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病毒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感知疲劳、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加快疾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炎症反应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27
目的:探讨天津市静海区常住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诊断的HBV感染者98例为研究对象,留取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98份血清学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98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B型37例(37.8%),C型45例(45.9%),B型+C型混合感染型16例(16.3%),混合型显著低于B型和C型;无症状携带者以B型感染为主,慢性乙型肝炎以B型和C型为主,肝硬化及肝癌以C型为主,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津市静海区HBV感染以B型和C型为主,C型感染可能是本地区HBV感染者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因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法 肝硬化 诊断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