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假体)和后方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假体不同分为CR组(采用CR假体,53例)和PS组(采用PS假体,5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WOMAC评分、H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28个月。手术时间PS组短于CR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下降值CR组少(低)于PS组(P<0.05)。术后3个月,ROMPS组大于CR组(P<0.05),WOMAC评分CR组低于PS组(P<0.05),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ROM、HS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下沉、衬垫脱出等并发症发生,CR组有1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PS组1例出现踝关节背伸肌力减弱(肌力3级)。结论两种假体均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恢复下肢力线,但CR组出血量较少,膝关节本体感觉更好;PS组手术时间短,早期膝关节活动度较好。
关键词: 临床疗效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后方稳定型假体 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27
目的比较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采用前侧入路THA治疗,5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采用后外侧入路THA治疗,50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假体安装情况,比较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前侧入路组均明显短(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01),手术时间前侧入路组明显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0.001)。术后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髋臼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前侧入路组明显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前侧入路组明显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均可恢复患者的髋关节结构和取得良好的疗效,虽然前侧入路THA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但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短期疗效好等优势。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全身麻醉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入路 股骨颈骨折23
目的评估腰椎滑脱的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入路影像解剖学特点。方法将40例门诊腰痛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按照是否存在腰椎滑脱分为腰椎滑脱组(均确诊为L4椎体Ⅰ~Ⅱ度退变性滑脱,20例)和非腰椎滑脱组(20例)。在腰椎MRI的L4~5椎间隙中央层轴位T2加权像上辨识左侧腰大肌、左侧腹主动脉、左侧腰交感干、节段动脉等解剖结构,并分析OLIF入路下相关解剖学参数的关系。结果L4椎体OLIF入路下的左侧腰大肌前缘至腹主动脉的距离、左侧交感干至腹主动脉的距离腰椎滑脱组均明显大于非腰椎滑脱组(P<0.05);L4椎体OLIF入路下的左侧腰大肌前缘至椎间隙前缘的距离、左侧交感干至腹主动脉的距离、节段动脉与相应椎体下缘的距离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4椎体Ⅰ~Ⅱ度退变性滑脱患者的OLIF手术操作空间更大,术中发生交感干损伤的风险较小。
关键词: 微创手术 手术入路 椎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 解剖学关系37
目的探讨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40例胸椎结核患者,根据前路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小切口保留肋骨手术治疗,18例)和B组(传统切口手术治疗,2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和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4个月。前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A组均短(少)于B组(P<0.05)。ESR、CRP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CRP术后3个月B组低于A组(P<0.05),ESR、CRP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后1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dA组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同样可获得良好疗效,并有减轻入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关键词: 传统切口手术 前入路 并发症 改良手术 胸椎结核25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与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进行治疗的90例疑似符合要求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者均同时接受肌骨超声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以及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类型的鉴别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这些患者疾病的灵敏度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肿块类与非肿块类创伤性软组织损伤类型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骨超声与MRI对该病症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肌骨超声可重复性好,而且在操作方面相对比较简单,所需要的费用也相对比较低,可作为首选诊断方式。
关键词: MRI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 损伤类型鉴别 肌骨超声 超声诊断25
目的比较膝关节隐匿性骨折(OKF)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96例疑似OKF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高场强MRI、MS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高场强MRI与MSCT对OKF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6例疑似OKF患者中,58例OKF,38例非OKF;高场强MRI诊断结果显示,59例OKF,37例非OKF,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9%、96.55%、92.11%;MSCT诊断结果显示,57例OKF,39例非OKF,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13%、81.03%、73.68%;高强度MS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MSCT(P<0.05)。结论高场强MRI与MSCT对OKF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但高场强MRI的诊断效能高于MSCT,可为OKF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微型骨折 手术病例检查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3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通过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各57例,其中传统组应用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传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96%),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8.2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组,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低,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天和术后3 d,相比传统组,研究组的胆碱酯酶(ChE)、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7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51%)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效果较佳,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及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创伤性血气胸 并发症 应激反应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外科手术23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RLRN)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ORN)治疗cT2和cT3a肾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cT2和cT3a肾癌患者,其中RLRN组53例,ORN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对于ORN组,RLRN组术中出血量少,肠道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评分轻。RLRN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为5.7%和7.6%,ORN组为14.4%和14.4%。术后随访8个月~5年,RLRN组平均随访(2.3±1.4)年,复发率11.3%;ORN组平均随访(2.8±1.1)年,复发率14.4%;两组随访时间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后腹腔镜手术治疗cT2和cT3a肾癌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后腹腔镜 巨大肾细胞癌 开放手术 恶性肿瘤 泌尿系统30
目的观察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PHF)的疗效。方法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92例,采用单纯钢板固定术(钢板固定组)治疗52例,采用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联合支撑组)治疗4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肩关节活动度、Neer评分、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Constsant-Murley(CM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支撑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钢板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的Neer评分、ASES评分、CMS评分、ROM评分均较术后第3个月增加,VAS评分较术后第3个月降低(P<0.05);术后第12个月联合支撑组的Neer评分、ASES评分、CMS评分、ROM评分高于钢板固定组,VAS评分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联合支撑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结论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PHF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肩关节活动度 肱骨近端骨折 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 骨质疏松33
目的观察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按Dubberley分型ⅡA3例,ⅢB3例)均采用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门诊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Mayo肘关节评分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切口长度5~10cm,平均(7.2±0.7)cm,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75.0±5.0)min,术中出血25~100mL,平均(49.0±14.8)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住院时间7~18天,平均(12.5±2.8)天,随访时间12~38月,平均(25.5±2.8)月,无1例出现骨折移位、骨不连和内固定失效,1例并发异位骨化(Hastings和Graham分级ⅢC)。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75~100分,平均(92.5±5.0)分。结论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显露充分,容易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肘前外侧入路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自发复位33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右美托咪定麻醉小鼠催醒的作用。方法 3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阿替美唑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 mg/kg右美托咪定,90 min后分别注射2 mg/kg阿替美唑、50 mg/kg(低剂量)及100 mg/kg(高剂量)银杏叶提取物,评估小鼠镇静、镇痛水平,并记录苏醒时间。检测各组脑组织中Ca2+、Mg2+-ATP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鸟苷酸环化酶(cGMP)活性、Orexin A及Orexin B蛋白表达。结果麻醉给药95、120及18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阿替美唑组和高剂量组镇静、镇痛评分均降低(P<0.05),且麻醉给药180 min时,阿替美唑组和低剂量组镇静、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替美唑组和高剂量组苏醒时间缩短(P<0.05),且阿替美唑组苏醒时间短于高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替美唑组和高剂量组Ca2+、Mg2+-ATP酶活性、NO、NOS、cGMP活性、OrexinA及OrexinB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右美托咪定麻醉小鼠具有催醒作用,可能与提高Ca2+、Mg2+-ATP酶活性、促进NO/cGMP信号转导和Orexin系统有关。
关键词: ATP酶 Orexin系统 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信号通路 催醒 右美托咪定 银杏叶提取物38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喉罩通气在俯卧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95例全麻俯卧位下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按照气道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喉罩通气组(L组)48例、气管插管通气组(T组)47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通气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L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T组(P<0.05)。插管/罩即刻(T1)、插管/罩后1min(T2)、插管/罩后5min(T3)、术后恢复室拔管/罩(T4)时,L组心率(HR)低于T组(P<0.05);T1、T2、T4时,L组收缩压(SBP)低于T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俯卧位后,气道密封压下降(P<0.05),俯卧位即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升高(P<0.05),但拔出喉罩前与仰卧位时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T组的29.79%(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使用于俯卧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且通气效果佳,并发症少。
关键词: 俯卧位 全身麻醉 内固定术 喉罩通气 胸腰椎骨折3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