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SR法)联合二维灰阶超声评估腮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的单侧腮腺占位患者(共164个病灶),均于术前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量并记录弹性模式下病灶周围正常软组织与病灶区的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术后送检病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独二维灰阶超声、单独SR法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腮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164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结节118例,恶性病变结节46例。二维灰阶超声检查诊断腮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8.13%,特异度为69.56%、准确度为82.90%;弹性成像SR法诊断腮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4.75%,特异度为73.90%,准确度为81.71%;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R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93.22%、80.43%、89.63%)均高于单一成像检查。腮腺肿瘤恶性组应变率比值(SR值)为(2.70±0.68),良性组为(1.42±0.43),SR法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病理结果,SR法判断肿块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结论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R法能提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二维灰阶超声 应变率比值法 腮腺占位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鉴别诊断34
目的探讨miR-145靶向调节ABCE1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靶向调节ABCE1的miR-145,取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ABCE1和miR-145的表达水平。通过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转染miR-145mimic和inhibitor,分析miR-145对ABCE1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对ABCE1mRNA的靶向调节作用。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ABCE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同时miR-145在癌组织中的含量显著降低。在MCF-7细胞中转染miR-145mimic后能抑制ABCE1的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凋亡。此外,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miR-145mimic和psiCHECK-ABCE1-3’UTR后,发现荧光素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结论miR-145可通过靶向沉默ABCE1mRNA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提示miR-145对ABCE1的调控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ABCE1 miR-145 乳腺癌 乳腺癌细胞 细胞凋亡16
目的 探讨人上皮卵巢癌组织中诱骗受体3(DcR3)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8例人上皮卵巢癌组织标本、88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2组标本中的DcR3蛋白表达差异,并依据国际妇产联盟分期(FIGO)、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病灶大小、病理学类型进行分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DcR3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的DcR3蛋白阳性表达率(61.36%)高于良性组(2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不同FIGO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癌组织中的DcR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DcR3蛋白阳性表达、FIGO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高分级是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上皮卵巢癌组织中DcR3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不良预后相关。
关键词: 人上皮卵巢癌 恶性肿瘤 病理学 诱骗受体3 预后32
目的 探讨Musashi 1蛋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收集88例结肠癌组织标本及符合要求的44例癌旁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Musashi 1蛋白、VEGF-A及CD34(MVD标记蛋白),分析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肿瘤浸润深度的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蛋白、VEGF-A阳性表达率差异,并对比Musashi 1蛋白、VEGF-A阳性与阴性组织中MVD计数。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蛋白、VEGF-A阳性率(70.45%、64.77%),均高于癌旁组织的40.91%、36.36%(P<0.05);Musashi 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不同浸润深度、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在不同TNM分期的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sashi 1蛋白阳性、VEGF-A阳性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MVD计数均高于其阴性表达组织(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蛋白阳性、VEGF-A表达增强与肿瘤发展、微血管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Musashi 1蛋白 微血管密度 结肠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22
目的 分析GKN2、CCL17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5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体检健康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GKN2、CCL17表达水平,并分析GKN2、CCL17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1年内生存率及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GKN2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CL17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KN2、CCL17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浸润程度及1年内生存率及复发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KN2、CCL17表达水平可影响胃癌病理分期,也影响着胃癌预后(P<0.05)。结论 GKN2、CCL17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分期息息相关,且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CCL17 GKN2 恶性肿瘤 病理分期 胃癌 预后32
目的 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乙肝肝硬化无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作为未发生组,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两组性别、年龄、有无原发性肝癌遗传史、有无糖尿病、有无酒精性脂肪肝等信息,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无原发性肝癌遗传史、有无糖尿病、有无酒精性脂肪肝、烟草依赖程度、酒精依赖程度、HBV-DNA载量和有无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遗传史、糖尿病、酒精性脂肪肝、烟草重度依赖、酒精重度依赖、HBV-DNA载量>104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依据上述因素积极实施抗病毒治疗等干预措施,以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原发肝癌 恶性肿瘤27
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状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肺癌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检测对比两组化疗前后白介素4(IL-4)、IL-6、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根据疗效分为有效者、无效者,比较不同疗效患者化疗前后IL-4、IL-6、IL-10、IFN-γ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第4、15、21 d血清IL-4、IL-6、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化疗2个周期后第4、15、21 d血清IL-4、IL-6、IL-10水平低于化疗前,IFN-γ水平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有效者血清IL-4、IL-6、IL-10水平低于无效者,IFN-γ水平高于无效者(P<0.05);有效者化疗2个周期后第4、15、21 d血清IL-4、IL-6、IL-10水平低于化疗前及无效者,IFN-γ水平高于化疗前及无效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IL-4、IL-6、IL-10、IFN-γ水平与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显著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第4、15、21 d血清IFN-γ水平与IL-4、IL-6、IL-10水平呈负相关(P<0.05);IL-4、IL-6、IL-10、IFN-γ预测疗效均具有较高AUC值,尤以联合预测最高;血清IL-4、IL-6、IL-10高表达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IFN-γ高表达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状态紊乱,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对改善机体免疫平衡有效;IFN-γ、IL-4、IL-6、IL-10水平与化疗疗效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疗效与预后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Th1/Th2细胞因子 免疫反应状态 化疗 肺癌 预后31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及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在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119例,根据是否有严重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32)和对照组(n=87),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n=35)和生存组(n=84)。实验室检测患者术前NLR、PLR以及CEA水平,比较不同组的术前NLR、PLR以及CEA水平,并分析其对宫颈癌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并发症组NLR、PLR以及血清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NLR、PLR以及血清CEA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可知,NLR、PLR和血清CEA水平评估宫颈癌预后AUC分别为0.707,0.723,0.698,联合检测的AUC为0.844,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术前NLR、PLR以及血清CEA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生存情况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 临床价值 宫颈癌 癌胚抗原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21
目的 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选择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乳房手术组和乳腺根治术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选择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因素。结果 乳腺根治术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居住地在乡村、癌症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对放疗怀有恐惧、外科医生不建议保乳人数占比高于保留乳房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居住地在乡村、癌症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对放疗怀有恐惧、外科医生不建议保乳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选择保留乳房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居住地在乡村、癌症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对放疗怀有恐惧、外科医生建议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选择保留乳房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乳腺癌21
目的 观察乳腺癌脑转移的放疗效果,探讨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接受全脑放疗的56例乳腺癌脑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颅放疗,放疗剂量为30 Gy/10Fx。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确诊乳腺癌脑转移平均年龄为57.9岁(32~8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8.4个月(95%CI:11.6,49.2)。乳腺癌脑转移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95%CI:8.7,15.5),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6%、26.1%。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GPA评分、无颅外转移、脑转移时KPS评分、是否幕下转移、Her-2表达状态、分子分型、是否肺转移、脑转移放疗后化疗。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时KPS(P=0.027)、GPA评分(P=0.036)、分子分型(P=0.042)、无颅外转移(P=0.028)、无肺转移(P=0.002)、脑转移放疗后接受化疗(P=0.034)是乳腺癌脑转移放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可作为乳腺癌脑转移的预后指标。脑转移放疗后化疗、无颅外转移、高GPA评分、高KPS评分的乳腺癌脑转移放疗患者预后更好。
关键词: 乳腺癌 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脑转移 预后24
下肢水肿是宫颈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因病机为恶疾在身、手术损伤、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引起气滞、水停、瘀阻相互搏结,以致水肿生成,可分为湿热下注、水瘀交结、肝气郁结、气阴两虚4个证型。李军教授针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水肿病机特点,主张以水瘀交结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丰富了本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关键词: 下肢水肿 中医药治疗 宫颈癌 水瘀交结证 活血利水21
目的:分析研究全面功能制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有无实施全面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客观缓解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肝损伤以及药物性皮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全面功能制护理模式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 全面功能制护理 化疗 宫颈癌 治疗手段 治疗效果26
目的:分析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样本抽样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以先后入院时间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放疗,观察组给予放疗+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2、NK、LAK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放疗治疗晚期肺癌效果显著。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放疗 晚期肺癌 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27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CT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组织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灶组(132例)与恶性病灶组(1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诊断。比较两组患者CT值、病灶直径、病灶位置分布、周围结构及病灶边缘情况。结果恶性病灶组患者CT值、病灶直径均显著大于良性病灶组(均P<0.05);两组患者病灶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组患者周围结构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病灶边缘分叶、毛刺占比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灶组(均P<0.05)。结论良恶性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在CT值、病灶直径、周围结构及病灶边缘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进行CT检测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影像支持。
关键词: CT影像 临床诊治 磨玻璃密度结节 肺窗影像 鉴别诊断25
目的:探索SNHG15-lncRNAceRNA网络靶向miR-451a促进胶质瘤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SNHG15和miR-451a在临床组织标本、人脑神经胶质细胞系HEB和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和Hs683)的表达量中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验、qRT-PCR和Pulldown检测SNHG15-miR-451a轴靶向调控关系。分别将SNHG15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序列(NC)、miR-451a抑制剂(miR-451ainhibitor)对U87细胞进行转染。细胞随机分为转染阴性对照序列(siNC)组、转染SNHG15siRNA(siSNHG15)组、转染SNHG15siRNA和miR-451ainhibitor(siSNHG15+miR-451ainhibtor)组。Tranwell细胞侵袭、细胞划痕和Tunel细胞凋亡分别检测SNHG15和miR-451a对U87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调控;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肿瘤生长及体内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及HEB细胞相比,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中的SNHG15表达显著增高,而miR-451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转染miR-451ainhibitor后SNHG15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Pulldown生物素化实验结果显示miR-451a降低U87细胞中SNHG15的表达水平(P<0.05);而转染SNHG15质粒后miR-451a水平表达降低(P<0.05)。SNHG15显著抑制,而miR-451ainhibitor显著促进U87细胞侵袭和迁移距离及细胞凋亡率(均P<0.05)。SNHG15组移植瘤重量显著高于较NC组,而miR-451a组移植瘤重量显著低于miR-NC组(均P<0.05)。siSNHG15组PCNA表达低于siNC组及siSNHG15+miR451ainhibitor组(均P<0.05);miR-451ainhibitor组PCNA表达高于NCinhibitor组及siSNHG15+miR451ainhibitor组(均P<0.05)。结论:SNHG15竞争性结合miR-451a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下调SNHG15-miR-451a轴可能作为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
关键词: miR-451a SNHG15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胶质瘤3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