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IL-2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65例,同时选取口腔扁平苔藓组织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3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urvivin、IL-24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58.46%,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口腔扁平苔藓组织(P<0.05);而癌组织IL-24阳性表达率为33.85%,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口腔扁平苔藓组织(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75.68%和92.00%,明显高于Ⅰ~Ⅱ期、高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IL-2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9%、8.11%和8.00%,明显低于Ⅰ~Ⅱ期、高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survivin与IL-24表达呈负相关(γs=-0.585,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升高、IL-24表达降低,且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IL-24 Survivin 临床病理特征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2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20年3月手术治疗乳腺癌8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NLR、LMR水平。分析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患者随访预后结果分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NLR明显低于手术前,LMR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根据手术前NLR和LMR的最佳临界值分为高NLR组(≥2.38)31例和低NLR组(<2.38)57例,高LMR组(≥5.46)33例和低LMR组(<5.46)55例。高NLR组与低NLR组、高LMR组与低LMR组的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表达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Ki-67高表达、高NLR、低LMR、术后未放疗或化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预后关系密切,NLR、LMR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乳腺肿瘤 危险因素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24
目的 探讨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诊治的25例宫颈癌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未合并宫颈病变正常健康女性2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对照组宫颈组织与研究组病灶组织ADC值差异,以及不同病理分化程度宫颈癌病灶组织ADC值差异。分析ADC值与不同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比较正常宫颈三层结构间的ADC值差异,以及研究组非转移与转移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比较单纯T2WI检查及T2WI联合DWI检查对宫颈癌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病灶组织的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宫颈组织(P<0.01)。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病灶组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1.251,P=0.001)。正常宫颈三层结构间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非转移淋巴结的ADC值显著高于转移淋巴结(P<0.01)。单纯T2WI检查与T2WI联合DWI检查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检查能够对宫颈癌病灶的范围及位置进行清晰的观察,还能够通过测量ADC值对正常宫颈与宫颈癌进行有效的鉴别及区分。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20
Lynch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碱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较高的癌症发生风险,该类综合征以结直肠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为主要临床表现。DNA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种系突变是该疾病发生的遗传学基础,相关肿瘤的发生主要与包括MLH1、MSH2、MSH6及PMS2在内的MMR基因胚系突变有关。大约70%的Lynch综合征是由MSH2和h MLH1突变所致,其余30%多由MSH6和PMS2突变所致。肠外Lynch综合征患者可同时或异时发生多种肿瘤,除了最常发生的子宫内膜癌,尿路上皮癌、胃癌、小肠癌、卵巢癌和非黑素瘤皮肤癌均可出现。目前对于肠外Lynch综合征的研究多集中于子宫内膜癌,对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尚无大规模的研究报道。虽然这些肠外肿瘤的发病率远低于子宫内膜癌,但某些类型的肿瘤,如卵巢癌,其累积致癌风险和致死率均较高。此外,性别、环境等多种非遗传学因素也会对肠外Lynch综合征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肠外非子宫内膜癌Lynch综合征相关的肿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该类肿瘤患者后期筛查策略的制订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DNA错配修复基因 Lynch综合征 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肠外 非子宫内膜癌27
目的 研究肝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水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与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15例健康体检患者,分别设为研究组A、研究组B与参照组。对研究组A、研究组B与参照组的TLR2、TLR4水平与小肠细菌生长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A的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研究组B与参照组,研究组B的SIBO阳性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A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细胞所占的比例均高于研究组B与参照组(P<0.05);研究组B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细胞GMF显著高于研究组B与参照组(P<0.05),研究组B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细胞GMF参照组比较(P<0.05);研究组A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高于研究组B、参照组;乙肝肝癌合并SIBO阳性者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SIBO阴性患者(P<0.05)。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癌的SIBO发生率较高,合并SIBO患者的血浆内毒素与TLR2、TLR4表达水平升高。在肝癌发生与发展期间,SIBO患者TLR2、TLR4水平的高表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TLR2 TLR4 小肠细菌 肝癌外周血单核细胞 过度生长25
目的:探讨肺癌患病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省9个地级市中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期间研究对象1 750名,以癌症登记或医保报销系统为基础,共纳入484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平均年龄为(61.59±10.01)岁;21 266名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7.72±10.46)岁。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编制的肺癌风险评估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全身症状与病史、消化系统症状与病史、呼吸系统症状与病史、饮食与营养、一般行为习惯、职业史、有害暴露史、不良情绪与负性生活事件等项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病的影响因素,应用改良哈佛癌症风险指数和年龄-因子加权指数构建肺癌风险预测模型,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居住地为农村、长期咳嗽、有害暴露接触史、负性生活事件、吸烟、污染源环境生活≥10年、每日吃主粮生重≥5两是肺癌的危险因素;而规律的体育锻炼、患过疟疾、体重出现明显变化是肺癌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肺癌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AUC为0.765(95%CI为0.726~0.795)。结论:构建肺癌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个体的患病风险,为今后肺癌筛查精准鉴别高危人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 癌症筛查 肺肿瘤 风险预测模型5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患者的胃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以及应用价值,从而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的10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50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进行护理,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肛门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概率、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护理依从性。结果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护理依从性与常规护理组对比,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护理依从性明显更高(P <0.05),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存在显著对比意义(P <0.05)。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患者负面情绪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评分更低,两组对比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对比常规治疗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更短,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数据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促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改善,为患者调整胃肠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进一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临床护理当中应用价值较高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恶性肿瘤疾病 胃癌 胃肠功能恢复 腹腔镜26
目的 探讨胃肠癌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人文关怀体验和创伤后成长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胃肠癌患者211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中文版慢性病患者人文关怀体验量表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术前3 d,术后7 d,第1、4、6次化疗)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5个不同的时间点人文关怀体验得分(66.71±12.32)分、(70.45±11.97)分、(78.45±11.41)分、(74.48±11.42)分、(72.49±11.30)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962.918,P<0.001);创伤后成长得分(54.85±9.67)分、(53.01±8.85)分、(60.53±9.28)分、(63.25±9.87)分、(66.71±9.69)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F=537.419,P<0.001);患者术前3 d、术后7 d及第1、4、6次化疗期间人文关怀体验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 胃肠癌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人文关怀体验和创伤后成长呈动态变化,患者人文关怀体验感越好,越有利于患者治疗期创伤后成长。
关键词: 人文关怀体验 创伤后成长 常见慢性疾病 纵向研究 胃肠癌25
目的发掘结肠腺癌(COAD)免疫预后标志物并精准预测COAD生存风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COAD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及RNA-seq数据,获取差异的免疫相关基因(DEIRG)。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鉴定具有预后价值的免疫基因构建模型。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模型中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的生存状态,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风险评分模型的准确度,并且从样本中随机抽取70%的病例作内部验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COAD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确定载脂蛋白12(LCN12)、嗜铬素A(CHGA)、抑制素β亚基(INHBB)、R3H域包含像(R3HDML)和黑皮质素1受体(MC1R)为COAD患者预后风险模型中的5个风险基因(均P<0.05),对该模型进行风险评分,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低风险组短(P=0.007),在随机抽取的内部测试组中得到验证,高风险组患者预后较低风险组差(P=0.028)。风险评分预测1年和3年总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5和0.683,内部验证组ROCAUC分别为0.736和0.67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实验组及内部验证组中风险评分是COAD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开发并验证的COAD免疫预后基因LCN12、CHGA、INHBB、R3HDML和MC1R可提高COAD筛查及诊断效率,并对鉴定高或低生存风险的COAD患者亚组的治疗具有意义。
关键词: 临床信息 免疫预后基因 病理类型 结肠腺癌 风险评分26
目的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肝细胞癌(HCC)中关键的增强子RNA(enhancerRNA,eRNA),探究其作为HCC预后分子和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检索下载33种癌症类型的基因表达RNA-seq配置文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筛选与HCC患者生存相关的eRNA和靶基因。评估目的eRNA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以研究目的eRNA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在HCC细胞株Hep3B中分别构建AP003469.2和靶基因酪氨酸/色氨酸羟化酶激活蛋白ζ(YWHAZ)功能缺失细胞模型,定量实时PCR检测AP003469.2敲低后对YWHAZ表达的影响。应用体外增殖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究AP003469.2和YWHAZ敲低对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在泛癌中验证目的eRNA在其他癌种中的预后潜能。结果在HCC中,AP003469.2和靶基因YWHAZ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且AP003469.2的表达在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级、AJCC分期和T分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P003469.2与参与中性粒细胞脱颗粒、中性粒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骨架蛋白重构、细胞伪足和细胞黏附等生物学行为的分子和调控通路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AP003469.2可能通过中性粒细胞细胞陷阱和细胞伪足调控HCC的发生和发展。定量实时PCR实验证实AP003469.2对靶基因YWHAZ转录的促进作用(P<0.05)。CCK-8和transwell实验表明,AP003469.2和YWHAZ敲低均可抑制HCC细胞株Hep3B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结论AP003469.2可能是HCC中的关键eRNA,有潜力成为HCC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关键词: AP003469.2 基因表达 增强子RNA 生物信息学 肝细胞癌19
近年来,随着食管癌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长期随访中发现相关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PMNs)的发生率逐渐上升。食管癌相关MPMNs好发于头颈部、胃部及肺部,且多见同时性多原发癌;可能由生活环境、基因和医源性等因素作用诱发;可能的发病机制可用“区域癌化”效应理论解释。目前,临床上对食管癌相关MPMNs认识不足且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增加了临床实践中抗肿瘤诊治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本文将针对食管癌相关MPMNs的临床特征、诊断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临床实践 发病机制 多原发癌 生活环境 食管癌28
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推动乳腺癌诊疗进入精准诊疗时代。由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计算硬件及算法的进步以及大规模数据集的可用性,使AI在乳腺癌诊疗各方面的应用呈指数级增长。本文对当前AI在乳腺癌精准诊疗中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包括筛查与预测、病理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主要应用作一综述,并简要展望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乳腺癌 人工智能 影像资料 海量数据 精准诊疗100
精氨酸剥夺疗法已经被证明在多种肿瘤中有效。事实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精氨酸剥夺疗法在黑色素瘤、脑胶质瘤和肝细胞癌中的应用。究其原因是在恶性肿瘤中,精氨酸的代谢机制发生变化,其内源性合成关键酶的表达下调致使其更加依赖于外源性的精氨酸补给,因此通过干预其外源性的补给通路,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通过精氨酸的降解酶精氨酸脱氨酶(ADI)和精氨酸酶(Arg)降低血清中精氨酸浓度来达到干预精氨酸的外源性补给的目的,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但由于在结直肠癌(CRC)细胞中发现,精氨酸的内源性合成酶的表达异常升高,因此认为其对精氨酸剥夺疗法并不敏感,相关的研究也进展并不十分顺利。但在近期的部分研究中发现,并非所有CRC细胞对精氨酸剥夺治疗均不敏感,且精氨酸剥夺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于CRC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作用特点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拟对精氨酸剥夺在CRC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精氨酸剥夺 精氨酸琥珀酸盐合成酶 精氨酸脱氨酶 精氨酸酶 结直肠癌32
目的初步探究肿瘤外泌体miR-2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ExoQuick提取并分离得到胃癌细胞SGC-7091外泌体,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直径大小,Westernblot法检测外泌体标志性白细胞分化抗原群63(CD63)和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外泌体与胃癌SGC-7091细胞共培养24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增殖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lymphoma-2,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提取分离40~100nmSGC-7091细胞源性外泌体颗粒,其表达TSG101和CD63蛋白。外泌体与SGC-7091细胞共培养促进miR-21表达(P<0.01),降低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P<0.01),促进细胞增殖(P<0.01),下调caspase-3表达(P<0.01),上调Bcl-2和cyclinD1表达(均P<0.01)。结论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通过递送miR-2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进而加快胃癌转移。
关键词: miR-21 外泌体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胃癌27
目的探讨胃癌中真核起始因子4A-3(EIF4A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TumorImmuneEstimationResource(TIMER)数据库分析EIF4A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NCBI数据库分析EIF4A3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GeneExpressionProfilingInteractiveAnalysis(GEPIA)数据库分析EIF4A3在胃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UCLCAN数据库基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及肿瘤分级等亚组分析EIF4A3相对表达情况。KMplotter数据库分析EIF4A3对胃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通过Starbase数据库分析EIF4A3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细胞株(HGC-27、MKN-45和AGS)和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EIF4A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IMER数据库结果显示,EIF4A3在包含胃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均高表达(均P<0.05)。NCBI数据库显示,EIF4A3在食管、胃和结肠等正常组织中低表达。GEPIA数据库显示,EIF4A3在胃癌组织中相对高表达。UCLCAN数据库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EIF4A3的转录水平在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肿瘤分级亚组中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KMplotter数据库结果显示,EIF4A3的表达状态与患者总生存期相关(HR=0.74,95%CI:0.63~0.88,P<0.01)。Starbase数据库结果显示,EIF4A3与TNF-α/NF-κB信号通路中TNF和NF-κB亚单位1(NF-κBsubunit1,NFKB1)均呈正相关(r=0.152,P<0.01;r=0.100,P<0.01)。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blot及RT-qPCR均显示,EIF4A3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均高表达(均P<0.01)。结论EIF4A3在胃癌及胃癌细胞株中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和肿瘤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EIF4A3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TNF-α/NF-κB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EIF4A3 生物信息学 胃癌 调控机制 靶向治疗2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