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刺性乳痈是一类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化脓性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临证可衷中参西,运用现代医学诊疗技术,根据疾病所处不同阶段,采取宏微观辨证,内外治结合,分期论治。肿块期多为寒热错杂证,以疏肝清热、活血散结为要,兼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佐;脓肿期多为虚实夹杂证,以托里透脓为主,益气养血为辅;瘘管期多余毒未清,首当扶正祛邪,兼以清解余毒。粉刺性乳痈可从疡论治,阴证阳病,阳虚阴结,拟温清并用经验方联合局部微创灌洗,使脓毒移深居浅,达到脓出毒泄,药到病除。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寒热错杂 温清并用 留置针灌洗 粉刺性乳痈 虚实夹杂15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的髋关节障碍性疾病。中药在对于本病的早期干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骨痹”“骨蚀”范畴,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补肾健骨等法为主。治疗本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种类多样,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主要集中在调节脂代谢、改善血管内凝血、恢复骨质结构、调节骨髓基质干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调控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遗传物质表达等方面。下一步应建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各分期动物模型,以明确中药对本病各期的治疗机制,并加强对除激素外其他因素导致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药治疗机制研究。
关键词: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关节功能障碍 脂肪细胞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27
目的探讨对痰湿蕴肺之咳患者护理中应用二陈三子汤穴位贴敷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7月医院就诊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二陈三子汤穴位贴敷护理,均连续干预10d。对两组患者肺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蕴肺之咳经二陈三子汤穴位贴敷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二陈三子汤 慢性支气管炎 生活质量 痰湿蕴肺 穴位贴敷 肺功能51
目的:观察呼吸调整配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宁德市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实际入组75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呼吸配合松动组(38例)和常规针刺组(37例),其中呼吸配合松动组采用呼吸调整配合动态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NDI、ESCV评分、临床疗效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配合松动组NDI、ESCV评分、显效率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呼吸调整配合动态关节松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经济,疗效明显。
关键词: 临床疗效 动态关节松动术 呼吸调整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治疗27
目的:观察苁蓉润肠丸治疗老年中风后气血亏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中风后气血亏虚型便秘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服用苁蓉润肠丸,对照组给予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随访1月时大便性状评分及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随访1月时大便性状评分及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大便性状评分及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随访1月时大便性状评分及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及随访1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81.25%,高于对照组的78.79%、50.00%(P<0.05)。结论:与乳果糖口服溶液比较,苁蓉润肠丸治疗老年中风后气血亏虚型便秘短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更佳。
关键词: 中风 便秘 气血亏虚 老年患者 苁蓉润肠丸30
目的:观察比较侧卧位定点扳法与斜扳法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推拿科门诊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7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分别进行侧卧位定点扳法与斜扳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和眩晕病临床症候评分,寰齿侧间隙两侧差值变化及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ROM评分、眩晕症候评分、寰齿侧间隙两侧差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NRS评分、ROM评分、眩晕症候评分、寰齿侧间隙两侧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卧位定点扳法和斜扳法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均具有疗效。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侧卧位定点扳法较斜扳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更佳。
关键词: 中医治疗 侧卧位定点扳法 寰枢关节半脱位 寰齿侧间隙两侧差值 颈椎活动度17
孙伟芬教授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经验丰富,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有着独特的见解。孙伟芬教授认为中晚期肝癌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治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大纲,调整脏腑阴阳为宗旨;从疏肝理气、调养脾胃,五脏并治、滋养肝肾,以平为期四个方面着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结合临床案例介绍孙伟芬教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扶正祛邪 滋养肝肾 疏肝健脾 调和阴阳4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肌力的影响,探究中医药对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术中均采用相同公司假体及手术方式,术后均予常规抗凝药物、弹力袜、康复治疗;其中观察组于术后服用参苓白术散,对照组不予,均持续治疗并随访1月,统计两组患肢等速肌力、肢体周径、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变。结果:术后1月,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腘绳肌峰力距、股四头肌峰力矩、屈膝总功量、伸膝总功量改善更佳(P<0.05);术后7天、1月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术肢肿胀、HSS评分改善更佳(P<0.05);术后7天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更佳(P<0.05),术后1月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提高患者下肢肌力情况,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参苓白术散 康复疗效 肌力 肢体肿胀45
艾灸疗法治疗胃肠疾病具有适应症广、疗效稳定的优势。通过整理分析近十年艾灸治疗胃肠疾病的相关文献,对艾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别从神经系统、肠道菌群、内源性代谢产物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艾灸治疗胃肠疾病内在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源性代谢产物 神经系统 肠道菌群 胃肠疾病 艾灸16
介绍蒋益兰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等致使机体正气亏虚,无力抵御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受损,气机阻滞不畅,久之则气滞、痰湿、血瘀、热毒蕴结于肠道而发病。其临床上以扶正祛邪为指导原则,以解毒化瘀、健脾益气为治则治法,创立健脾消癌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虫类药的特性,辨证选用蜈蚣、全蝎、壁虎、■虫、蜂房等,以达祛邪扶正、攻补兼施之功,同时,在使用虫类药时注意顾护脾胃,中病即止。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名医经验 大肠癌 蒋益兰 虫类药物25
顽固性贝尔面瘫的康复治疗是临床实践中的难题。通过对古今医籍的梳理,总结出顽固性贝尔面瘫病在经筋,与肝、脾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以气血不足为本、风痰瘀互结为标。基于经筋理论,以经筋辨治为主,运用局部选穴配合远端取穴的针灸疗法治疗。基于气血不足、气痰瘀胶结的病机,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针灸联合中药,互补为用,标本兼顾,在促进顽固性面瘫患者功能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经络 补阳还五汤 运动障碍 针药联合 顽固性贝尔面瘫16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肾,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补虚泄浊为主。临床上针对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予以参芪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证治以固护阴阳,予以金匮肾气丸加减;痰浊内阻证治以祛痰化浊,予以二陈汤加减;瘀血内阻证治以活血化瘀,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卜献春 发病机制 名医经验 糖尿病肾病 老年病17
目的:观察瑶药膏联合瑶药罐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瑶药膏合瑶药罐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水肿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FMA评分,水肿程度以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瑶药膏联合瑶药罐治疗脑卒中后SHS疗效颇佳,可明显缓解疼痛,减轻水肿,改善肢体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瑶药罐 瑶药膏 肢体功能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22
以《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中提及的寒热理论为主要依据,辩证分析中医理论下的肾病和中医视角下的寒热理论及运用方法,旨在为中医领域治疗肾病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寒热理论 治疗方法 肾病 肾脏疾病 运用28
阐释通降阳明法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规律。通降阳明法即通过除壅、降气等方式,使阳明恢复和降之本性,从而处理高血压"厥阴上干,久则阳明失降"的相关病症。从经典理论出发,归纳通降阳明的具体方法有四:一是通腑泄热法,为阳明之正治,适用于阳明热实证,代表方如大柴胡汤,代表药有大黄、决明子等;二是涤痰消食法,扫清阳明之垢浊,适用于痰湿食滞证,代表药有莱菔子、全瓜蒌、旋覆花等;三是濡养胃阴法,养胃体以降阳明,适用于胃阴亏虚证,代表方如一贯煎;四是肃降肺金法,肃肺金以降阳明,适用于肺金壅塞证,代表方如苏子降气汤,代表药有苦杏仁、紫菀等。
关键词: 临床疾病 厥阴 通降 阳明 高血压病3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