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路志正教授从阴火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脾胃论》中所述阴火与燥痹之病机、病症相类似,病机均源于脾肾不足、瘀血内停,在发病中又有"火盛化燥伤阴蕴毒"之特点,虚、燥、瘀、毒四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终成虚实夹杂之证。在《脾胃论》基础上,承其治疗阴火之法,根据燥痹之特性,临证采用"持中健脾、顾护肾精,滋阴养血、生津润燥,行气通络、消瘀解毒"之法,对燥痹辨证施治。
关键词: 名医经验 干燥综合征 燥痹 路志正 阴火28
癌毒病机理论认为,气机郁滞在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恶性肿瘤的早期治疗应以理气解郁为关键,抗癌解毒为核心,配合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治法,消癌于形成之初,祛毒于萌芽状态,达到恶性肿瘤早期防治的目的,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气郁 理气解郁 癌毒 癌毒病机理论33
整理承淡安先生关于灸法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对近现代灸法发展的贡献。灸法理论方面,衷中参西,重视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学说的指导作用,并援引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等研究成果阐释灸法起效的原理;制定了艾灸相关标准与规范,依艾炷大小、硬度、壮数不同,分强、中、弱三个层次量化艾灸刺激,以直接灸、诱导灸、反射灸归纳施灸部位,对于艾灸种类则推崇直接灸与艾条灸。灸法的临床应用方面,参照《伤寒论》条文拟定了针灸处方,其中伤寒阴证、虚证多采用灸法,还对部分杂病以及疑难重症(如中风、贫血、癌症等)的艾灸治疗进行了探讨。还研制诸多针灸临床、教学用具,探索了针灸学科的医教研模式,推动了近现代艾灸理论及临床应用的发展。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学术思想 承淡安 现代灸法 针灸治疗35
目的:比较调神法针刺结合心理疗法与单纯心理疗法治疗甲基苯丙胺戒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9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心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调神法针刺治疗,穴取百会、神庭、本神、内关、神门。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DA)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QOL-DA和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A评分的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及总分和QOL-DA各项评分及总分以及PSQI评分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法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可缓解甲基苯丙胺戒断后焦虑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睡眠情况,疗效优于单纯心理疗法。
关键词: 心理疗法 焦虑情绪 甲基苯丙胺戒断 调神法 针刺治疗1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结合莫沙必利灌胃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及胃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56只),造模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配合高脂高糖饮食制备DGP模型。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莫沙必利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2只。电针组大鼠予"足三里"电针干预(疏密波,2Hz/15Hz,电流强度为2mA)20min;莫沙必利组大鼠予莫沙必利灌胃(2mg/kg);针药结合组大鼠予电针"足三里"结合莫沙必利灌胃干预。各组干预均每日1次,干预6d后休息1d,连续5周。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随机血糖、胃排空率及胃运动数据(平均胃内压、胃运动幅度、胃运动频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莫沙必利组、针药结合组大鼠血糖降低(P<0.001,P<0.01);与莫沙必利组比较,针药结合组大鼠血糖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平均胃内压及胃运动幅度降低(P<0.001),胃运动频率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莫沙必利组、针药结合组大鼠胃排空率、平均胃内压及胃运动幅度升高(P<0.01,P<0.05,P<0.001),胃运动频率降低(P<0.001);与电针组比较,针药结合组大鼠平均胃内压及胃运动幅度升高(P<0.001);与莫沙必利组比较,针药结合组大鼠胃排空率、平均胃内压、胃运动幅度、胃运动频率及电针组大鼠胃运动频率升高(P<0.05,P<0.001,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结合莫沙必利灌胃可改善DGP大鼠血糖及胃动力,效果优于单纯电针和莫沙必利。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胃动力 莫沙必利 足三里穴位 针药结合16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腔镜全麻患者术后寒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曲马多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30min,电针组于内麻点与足三里予电针治疗,疏密波,频率2Hz/100Hz,电流强度1mA,留针30min;曲马多组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mg/kg)。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期间寒战及头晕、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3min(T2)和术后1h(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采用ELISA法检测T0和T3时间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记录拔管时发生呛咳和躁动的情况。结果:(1)电针组患者在PACU寒战、头晕、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率低于曲马多组(P<0.05)。(2)与T0比较,曲马多组患者HR、SBP和DBP在T1和T2时间点升高(P<0.05);电针组患者HR、SBP和DBP在T1和T2时间点低于曲马多组(P<0.05)。(3)与T0比较,曲马多组患者血浆IL-6和5-HT在T3时间点升高(P<0.05);电针组患者血浆IL-6和5-HT在T3时间点低于曲马多组(P<0.05)。(4)电针组患者拔管时呛咳与躁动发生率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电针能降低腹腔镜全麻患者术后寒战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手术创伤引起IL-6和5-HT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5-羟色胺 术后寒战 电针治疗 白细胞介素6 腹腔镜23
目的:观察针刺对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眼压、视野指标及视盘区和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33例视神经萎缩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穴取承泣、上睛明、球后、风池等,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野指标[平均偏差(MD)、图形标准差(PSD)、视野指数(VFI)]及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视力升高(P<0.05),MD值降低(P<0.05),视盘颞上侧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P<0.05),视盘全周平均、鼻侧、颞下侧脉络膜厚度增加(P<0.05)。患者治疗前后视野MD与不同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针刺能提高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增加部分视盘区脉络膜厚度。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厚度 针刺29
符文彬教授基于"整合针灸"思维,提出从心胆论治抑郁共病强迫障碍。临床上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治疗模式,综合采用针刺、精灸、皮内针等疗法,选用心经、心包经、胆经相关腧穴,或以心、胆、心包的俞募穴相配伍,配合任督二脉及补肾纳气相关腧穴,共奏宁心安神之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及强迫症状。
关键词: 名医经验 强迫障碍 抑郁症 整合针灸 符文彬35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12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干预+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均连续治疗4w。于治疗前、治疗4w时评估两组下肢肌张力(Ashworth量表)、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下肢痉挛程度[痉挛指数(CS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治疗4w时Ashworth量表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时,两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w时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腹针联合温针灸可促进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关键词: 下肢痉挛性瘫痪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温针灸 脑卒中 腹针 运动功能41
国医大师张磊是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二部一局第二批师承制导师,国家"十五"攻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名老中医。张老认为,慢性胆囊炎的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饮食失宜、情志不畅、劳逸失调、素体虚弱等多种因素导致气机郁滞或肝络失养而发病;病位在胆,病性为虚实夹杂;病机为气滞、湿热、瘀血、砂石、虫积等阻滞于内,肝胆失于疏泄,肝郁日久化火,发为胁痛。张老指出,丹栀逍遥散是解郁之善剂,具有疏肝健脾、清散郁热的作用,补不恋邪,清泻而不伤正,实属"和"法范畴。张老临证遵"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之宗旨,以丹栀逍遥散治之,寓养中又有疏达,兼清郁热,以遂肝木条达之性,诸病悉除。张老强调,临证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证慢性胆囊炎时,需辨清病情,切中病机,方能取效。列举临床验案1则,介绍张老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经验。
关键词: 中医师 丹栀逍遥散 名医经验 张磊 慢性胆囊炎51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疗法。薄氏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不乏临床研究,然而没有系统地对其综述。试图围绕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这一课题,在对腹针疗法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基础和运用进展层面探讨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从而更加有效地验证其临床价值,达到临床推广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理论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临床运用 信号通路 全息理论 神经系统疾病 薄氏腹针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根据专家建议,糖皮质激素已经用于临床治疗COVID-19,疫情后期由糖皮质激素造成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不容忽略。首先,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涉及的SANFH基本概念做了界定,指出了COVID-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关系及继发性骨病之间的联系。接着介绍了疫情后期SANFH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痰瘀阻络及邪毒内蕴,以及不同病因病机下西医学指标的研究,以上论述为COVID-19患者康复后继发性骨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只有正确认识SANFH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SANFH的优势。先通过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辨证分型、辨证分期、联合治疗等不同角度的防治措施,通过论述不同的防治措施,为SANFH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方案。最后,临床认为现代研究中动物实验偏多,生物实验数据较少,西医对SANFH的研究还有广阔的前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中西医治疗 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激素性股骨坏 病因病机40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时效性。方法:将2019年9月10日—2020年10月5日在台北建群门诊部就诊,诊断为CSR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的18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高频治疗组(6次/周)和低频治疗组(3次/周),每组9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拟定穴位的针刺治疗,按照治疗时间继续分为长期治疗组(4周)和短期治疗组(2周);随访6周,分别比较4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NDI)并分析其在随访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VAS及N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高频长期治疗组和低频短期治疗组相比,高频+短期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显著(P=0.003和P=0.008),高频+短期治疗组VAS较低的趋势保留到治疗后6周。治疗后到治疗后1周,与低频短期治疗组相比,高频长期治疗组、高频短期治疗组和低频长期治疗组NDI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3周、4周NDI各组评分保持这个趋势,治疗5周、6周后高频短期治疗组NDI评分最低。结论:高频(6次/周)+短期(2周)针刺治疗CSR效果较为理想,VAS和NDI评分改善持续效果较好。
关键词: NDI评分 VAS疼痛评分 时效性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2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