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探讨采取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微创拔牙组与传统拔牙组各30例。传统拔牙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微创拔牙组采取微创拔牙技术,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拔牙时间、疼痛分级、畏惧分级以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拔牙组患者拔牙时间(7.02±1.86)min与传统拔牙组(7.04±1.85)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拔牙组患者无痛占比66.67%,高于传统拔牙组占比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拔牙组患者畏惧分级为无畏惧的占比63.33%,显著高于传统拔牙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拔牙组干槽症发生率0%与传统拔牙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应用到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有效减轻拔牙术中疼痛,减轻患者畏惧分级及可能降低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 干槽症 微创拔牙技术 畏惧分级 疼痛分级24
龈沟液是存在于龈沟和牙周袋内的一种组织渗透液。对牙齿施加正畸力会引起牙周组织改建和龈沟液内生化介质水平的改变。分析正畸牙移动时龈沟液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牙周组织的改建状态并监测牙齿移动,从而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缩短治疗周期和避免不良反应。目前龈沟液内与正畸牙移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可被分为3大类:炎症、骨吸收与形成、组织损伤与修复。本文拟对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龈沟液内正畸牙移动相关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关键词: 正畸 牙周组织改建 牙齿移动 生物标志物 龈沟液45
目的 比较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牙齿修复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接受冠桥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牙均位于前牙区,按照烤瓷冠修复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全瓷冠组(n=62)及金属烤瓷冠组(n=58)。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分级情况、患者对牙齿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及随访6个月、1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瓷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金属烤瓷冠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PLI、BI、PD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冠组的牙龈指数0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金属烤瓷冠组(P<0.05)。全瓷冠组患者对牙齿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金属烤瓷冠组(P<0.05)。全瓷冠组随访6个月、1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金属烤瓷冠组(P<0.05)。结论 与金属烤瓷冠修复牙齿相比,全瓷冠的临床疗效更高,且患者对此修复效果的满意度也较高,短期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安全性较高,预后较好。
关键词: 修复治疗 全瓷冠 口腔修复 牙齿修复 金属烤瓷冠33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牙龈缺损修复中对原代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组织再生作用。方法:制备PRF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其超微结构;体外实验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软组织愈合标志物基因COL-I、TGF-β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不同时间点组织愈合情况,q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和TGF-β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表明,PRF能够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 HGF)的增殖、创伤后的愈合和迁移(P<0.05);培养7 d时PRF组的COL-I、TGF-β表达高于DMEM组(P<0.05);体内实验表明PRF组愈合效果优于Control组;组织学观察,PRF组炎症细胞浸润较Control组少,PRF组血管新生较Control组多;术后7 d, Control组IL-6、TNF-α表达较PRF组更高,Control组TGF-β表达较PRF组低(P<0.05);VE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F组的阳性细胞表达早于Control组。结论:PRF能促进牙龈中软组织愈合因子COL-I,TGF-β及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减小局部炎症反应,加快组织的愈合。
关键词: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创伤愈合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迁移30
目的:研究比较数字化先锋钻导板和全程导板在全口种植手术中的精度,以提高全口种植手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数字化导板辅助下全口种植的患者15例,年龄(57.5±6.3)岁,男12例,女9例。6例为上下颌全牙列缺失,9例为单颌牙列缺失,其中上颌牙列缺失11例,下颌牙列缺失10例,共21例。11例应用数字化先锋钻导板,植入56颗种植体,另外10例应用全程导板,植入65颗种植体,共计植入121颗种植体。对比术后与术前设计的种植体三维位置,评估两种数字化导板精度以及种植手术时长。结果:121颗种植体全部在数字化导板的引导下顺利植入。其中1例上颌牙列缺失患者,1颗种植体在临时修复体戴入3个月后脱落,随后利用剩余的5颗种植体顺利完成最终修复。无论在上颌或下颌,全程导板引导下的种植体植入轴向角度、颈部和根端偏差均小于先锋钻导板(P<0.05)。应用全程导板的病例手术时长无论是在上颌或下颌,均明显短于应用先锋钻导板的病例。结论:应用数字化导板可更好的实施全口种植手术,数字化全程导板比先锋钻导板具有更高的精准性,且耗时更短。
关键词: 全口种植 全程导板 数字化导板 种植体 精确性2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