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 探究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脊柱病科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颈部功能、住院时间、颈部外固定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护理配合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NDI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颈部外固定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配合度、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双向反馈机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
关键词: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常规护理模式 护理理念 术后康复期23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及恢复时间、炎症因子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腹胀、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肛门排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IL-6、IL-10、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IL-6、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重症胰腺炎患者围术期能促进其快速康复,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 严重障碍 围术期 急腹症 舒适护理 重症胰腺炎2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20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20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皮肤紫癜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专业性、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细致性、护理全面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 并发症 护理效果 皮肤病 综合护理 过敏性紫癜30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在接受胺碘酮药物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32例):采用普通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模式配合完成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普通护理护理模式配合完成胺碘酮治疗;对组间心率水平、QTc水平、不良反应数据、护理总满意评分(护理专业性、护理态度、护理细节以及护理质量)数据展开对比。结果 护理前护理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水平(86.49±13.25)次/min、QTc水平(374.99±31.53)ms同对照组(84.13±14.35)次/min、(374.52±31.55)ms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护理后护理组心率水平(64.13±13.19)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72.03±13.52)次/min,QTc水平(412.13±28.59)ms明显高于对照组(390.25±30.13)ms(P <0.05);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完成治疗及护理后,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低血压、静脉炎及反复性心律失常几个方面,最终发现护理组心力衰竭伴心率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P <0.05);护理组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专业性评分(42.29±2.19)分、护理态度评分(41.39±2.22)分、护理细节评分(42.03±2.35)分及护理质量评分(43.33±1.9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使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水平降低,QTc水平提升,并同时充分减少医护不良反应,使得护理专业性、护理态度、护理细节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最终实现有效预后。
关键词: QTc水平 不良反应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综合护理 胺碘酮24
目的 探究鼻窦内镜手术平稳渡过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以鼻窦内镜手术患者为对象,共60例,开始时间是2020年9月,结束时间是2021年9月,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6.67%)明显更低,与对照组(26.67%)比较,P <0.05。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7.83±1.12)min,复苏室滞留时间(15.09±4.8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10.56±1.56)min,复苏室滞留时间(24.63±5.27)min,(t=4.1231,5.6232,P <0.05)。试验组术后1 min、术后5 min、术后10 min的心率、收缩压优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舒适度评分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鼻窦内镜手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预防不良事件,稳定心率、血压,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舒适度,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治疗过程 生命体征 综合护理 麻醉复苏期 鼻窦内镜手术40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指导盆底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盆底肌力情况、干预前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干预前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干预后干预组盆底肌力分级评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腰骶部疼痛等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腰骶部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26%、8.77%、7.02%,较对照组(17.54%、22.81%、24.5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ICIQ-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ICIQ-SF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护理满意率为91.23%,较对照组(71.93%)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盆底肌功能,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 分娩 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功能锻炼 综合护理干预11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