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效果。选择69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坦度螺酮组(35例)和丁螺环酮组(34例)。丁螺环酮组采用丁螺环酮治疗,坦度螺酮组采用坦度螺酮治疗,分析两组的焦虑症状和躯体化症状改善情况,并监测用药安全性。坦度螺酮组治疗4周(23.12±4.58分)及8周后HAMA评分(18.36±5.56分)显著低于丁螺环酮组(27.03±4.81分、25.03±4.02分)(P <0.05)。与丁螺环酮组比较,坦度螺酮的抗焦虑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未增加安全性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丁螺环酮 不良反应 坦度螺酮 广泛性焦虑症 焦虑症状43
探讨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文拉法辛组。对照组采用喹硫平+丙戊酸钠治疗,文拉法辛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文拉法辛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改变情况。治疗后,文拉法辛组的PANSS总分(43.26±8.5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9.89±9.65分)(P <0.05)。在情感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可有效提升精神病性症状的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症状。
关键词: 临床有效性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状 抗抑郁药物 认知功能61
目的:分析局部振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VM治疗仪进行局部振动(200Hz,振动10min后调制80Hz,再振动10min);治疗4周和8周后,记录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评分及相关步态参数。结果:经局部振动治疗8周后,治疗组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步长、步频及单支撑相时间在治疗后4、8周出现差异,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治疗组躯干屈伸及左-右侧弯变化范围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髋、膝关节治疗前后活动范围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振动疗法可以有效减轻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增强步行姿势稳定性,改进异常步态,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局部振动疗法 康复方法 康复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步态28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疗效,以期获得循证优化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治疗推荐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万方;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entral,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之前,检索范围为已公开发表的经皮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过筛选文献,提取数据,按Cochrane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计样本量4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肩痛方面,相对常规康复治疗,经皮电刺激可显著降低VAS疼痛评分(MD=-1.24,95%CI[-1.35,-1.13],P<0.00001);在改善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相对常规康复治疗,经皮电刺激可显著提高患者FMA评分(MD=5.49,95%CI[1.33,9.65],P=0.010);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相对常规康复治疗,经皮电刺激可显著提高患者BI指数(MD=7.21,95%CI[5.75,8.67],P<0.00001);在改善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方面,相对常规康复治疗,经皮电刺激可显著增加肩关节外旋角度(MD=16.41,95%CI[4.27,28.54],P=0.008),而在增加肩关节外展角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43,95%CI[-5.26,42.13],P=0.13)。结论:经皮电刺激可明显减轻卒中后患者肩痛,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 Meta分析 医疗技术 肩痛 脑卒中 非侵入性电刺激26
目的研究自立支援老年照护新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东莞市东坑医院护理院的老年痴呆患者118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60例进入实验组,58例进入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照护模式,实验组应用自立支援老年照护新模式,评价第0个月(基线)、3个月、6个月时的干预效果相关指标,两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理能力项目干预3、6个月,行走项目干预6个月得分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干预3、6个月ADL评分、QOL-AD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01)。实验组的卧床率干预3、6个月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痴呆长者应用自立支援老年照护新模式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卧床,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护照模式 老年痴呆 自立支援 身体灵活度43
目的探讨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自杀态度问卷(QSA)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120名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QSA均分为2~4分,平均(2.80±0.56)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独居、重度抑郁症、社会支持度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是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20例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略高。
关键词: 社会支持度 精神障碍 自杀风险 预防与干预 首发抑郁症30
目的探究钙调蛋白Calm1基因表达改变对小鼠脑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挖掘与Calm1有密切靶向关系的功能蛋白及信号通路,并分析Calm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PCR产物法初步鉴定小鼠基因型。提取野生型(WT,A组)、Calm1敲除杂合型(HE,B组)、Calm1敲除纯和型(HO,C组)小鼠脑组织的总蛋白,利用TMT标记蛋白质定量技术筛选出差异蛋白质(DEPs),再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DEPs进行注释、富集和分析。结果C-A组脑组织中共鉴别出54个DEPs,其中23个上调,31个下调;C-B组鉴别出35个DEPs,其中19个上调,16个下调。GO分析显示,C-A组及其上调和下调的DEPs分别显著富集到多巴胺生物合成过程、蛋白质折叠和三羧酸代谢过程等条目。C-B组及其上调和下调的DEPs分别显著富集到线粒体内膜、突触结构组成、ATP代谢过程等条目。KEGG分析显示,C-A组及其上调和下调的DEPs分别显著富集到多巴胺能突触、坏死性凋亡、柠檬酸(TCA)循环等通路。C-B组及其上调和下调的DEPs分别显著富到神经退行性变途径-多种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等通路。STRING分析发现C-A组DEPs"Hsp90ab1"、C-B组DEPs"Cox4i1"关联度最高。结论Calm1敲除后显著改变脑组织中蛋白质表达特征并影响多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密切的信号通路,这表明钙调蛋白异常表达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Calm1基因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 生物信息学 神经退行性变 钙调蛋白132
目的评价和总结ICU成人患者谵妄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est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证据总结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IGN)等所有ICU成人患者谵妄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7月。由3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3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总结出31条ICU成人患者谵妄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谵妄的评估工具和人员要求、监测时机、高危因素、诊断、预防策略和非药物干预。结论本次最佳证据总结为ICU医护人员预防ICU患者谵妄的发生提供循证证据支持。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预防和管理ICU谵妄,改善患者结局。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意识障碍 证据总结 谵妄预防 重症监护室24
目的探讨信息整合化血糖管理模式对虚拟病区中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试点病房(非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162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2)。对照组采用常规会诊制度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巡泵的血糖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信息整合化血糖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及胰岛素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带泵时间、摘除胰岛素泵时胰岛素总剂量,出院(或转科)当天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h血糖达标率、住院总天数、患者满意度及部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信息整合化血糖管理模式对虚拟病区中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进行管理,既能快速使患者血糖达标,也能保障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信息系统 护理满意度 糖尿病 胰岛素 虚拟病区 血糖控制17
目的观察积极主题团体观影康复护理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按收治时的奇偶数病室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躯体形式障碍常规模式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主题团体观影康复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症状困扰度、躯体症状自我感觉严重度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积极主题团体观影康复护理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身心不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团体治疗 生活质量 积极心理学 观影康复护理 躯体形式障碍18
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中消除脂血对生化检验常用指标准确性干扰的方式。方法:随机选择80例2017年12~2020年3月接受健康体检且报告显示无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80例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样,并将其进行乳糜干扰物干扰与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而后再分别利用稀释法与高速离心法进行相关检测。结果:稀释法在两项试验检测中的总胆固醇、前白蛋白、葡萄糖、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相关指标的系数均明显低于高速离心法,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过程中,上述所有相关指标的数据误差较小,处于可接受范围;而在乳糜干扰物干扰试验过程中,除了前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尿素以及总胆固醇之外,其他相关指标的误差较低,亦处于可接受范畴。结论:与稀释法相比,采用高速离心法进行临床生化检验能够进一步减小各项相关生化检验指标的误差,确保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健康体检 消除脂血 生化检验 稀释法 高速离心法52
目的:探析风险因素护理干预ICU患者对其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ICU患者,按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因素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5.79%,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11%,对照组为73.68%,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因素护理干预ICU患者能显著降低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ICU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风险因素护理37
目的:研究视力水平筛查结果异常的婴幼儿接受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视力水平筛查结果存在异常的婴幼儿60例,根据所接受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儿童视力异常护理的30例患儿定义为对照组,在常规儿童视力异常护理基础上接受家庭护理干预的30例患儿定义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立体视、患眼调节幅度和灵敏度、视力异常治疗总有效率、视力恢复正常和治疗总时间、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立体视、患眼调节幅度和灵敏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异常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63.3%,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恢复正常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达到96.7%,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力水平筛查结果异常的婴幼儿接受家庭护理干预,能大幅改善视力,缩短视力恢复和住院时间,保持良好心态,使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关键词: 婴幼儿 家庭护理 护理干预 视力异常 视力筛查30
目的:探究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020年1月就诊的94例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n=47,予以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血氧分压(P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PaO2、FEV1%、FEV1/FVC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应用于哮喘患者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哮喘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干预 哮喘症状 常规护理 护理满意度 肺功能31
目的探讨综合沟通交流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患者43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19)和对照组(n=216),观察组给予综合沟通交流,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采用正性负性情绪自评量表(PANAS)评估患者正性和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麻醉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沟通交流在择期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麻醉配合度。
关键词: 常规术前访视 手术风险 择期手术 综合沟通交流 负性情绪3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