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研究血细胞多参数分析在大细胞性贫血疾病诊断方面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1例溶血性贫血患者,分别纳入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与溶血性贫血组,以健康体检的3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五组人员的血细胞多参数并予以分析。结果:RDW-CV指标方面:四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溶血性贫血组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RF、HFR、MFR指标方面,四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LFR指标方面,四组患者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et-He指标方面,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中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等多参数分析可为大细胞性贫血疾病鉴别与诊断提供依据,为患者的尽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大细胞性贫血 疾病诊断 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参数32
目的:通过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血流限制联合抗阻训练观察其对偏瘫侧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抗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流限制;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徒手肌力量表(MMT)评估下肢肌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的下肢部分(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屈髋与伸膝肌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屈髋与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FMA-LE、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限制联合抗阻训练更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肌力恢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偏瘫 抗阻训练 老年 脑卒中 血流限制37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肝炎肝硬化组,另回顾性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 7600型),应用上海曼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测定。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并统计分析肝炎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肝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高于B级、C级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B级、C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级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高于C级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C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与CHE、TC、ALB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TBA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诊断患者病情,临床指导价值高。
关键词: 总胆固醇 总胆汁酸 白蛋白 肝功能检验 肝炎肝硬化 胆碱酯酶33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UA)]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腹膜感染、皮肤瘙痒、贫血、恶心)。结果:治疗前,两组BUN、Scr、UA、IL-6、IL-8、TNF-α、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UA、IL-6、IL-8、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BUN、Scr、UA、IL-6、IL-8、TNF-α、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改善肾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高。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炎性细胞因子 肾功能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28
目的:分析血清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1例作为糖尿病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检测血清C肽、HbA1c水平,对比两组血清C肽、HbA1c水平和糖尿病组有无并发症患者血清C肽、HbA1c水平变化,分析血清C肽、HbA1c水平和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HbA1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较无并发症者高,HbA1c水平较无并发症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肽(r=-0.619)和糖尿病患者合并并发症呈负相关,HbA1c(r=0.709)和糖尿病患者合并并发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表达水平较低,HbA1c呈高表达,C肽和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呈负相关,HbA1c和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呈正相关,临床可及时监测血清C肽、HbA1c水平变化,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关键词: C肽 代谢性疾病 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3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患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后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尿素清除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透析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肌酐、尿素氮以及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同时促进肾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尿素清除指数 糖尿病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3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Mogensen分期和患者蛋白尿排泄率(UAER)分为微量蛋白尿组(43例)和大量蛋白尿组(57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方法检测所有对象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UAER、肌酐和血糖水平,分析了IGF-1水平与IGF-BP3、UAER、肌酐和血糖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血清IGF-1水平,IGF-BP3水平,肌酐和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血清IGF-1水平,IGF-BP3水平和肌酐较微量蛋白尿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水平与UAER,IGF-BP3水平和肌酐均成线性相关且为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水平与空腹血糖成线性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反应DN病情进展,在早期筛查和诊断DN中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尿毒症期 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蛋白尿排泄率 高血糖31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SIP)的相关性,并探究SIP其他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析其与SI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IP其他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IP组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脂血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SI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SIP密切相关,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脂血症及hs-CRP水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SIP的独立因素。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超声检测 超敏C-反应蛋白 进展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34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对早期卒中患者手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50个在我院治疗的早期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疗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Wolf运动功能评分(WMFT)以及BOX-BLOCK测试(BBT)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arroll、WMFT、BBT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Carroll、WMFT、BBT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对辅助常规康复疗法促进早期卒中患者手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较好。
关键词: 三偏综合征 康复治疗 手功能 肌内效贴 脑卒中5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T2DM患者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高龄(OR=4.240,95%CI:1.615~11.134)、长病程(OR=4.729,95%CI:1.577~14.179)、低体重(OR=3.906,95%CI:1.617~9.432)、血糖控制不佳(OR=3.683,95%CI:1.635~8.298)、高胆固醇血症(OR=2.949,95%CI:1.189~7.314)及低钙血症(OR=2.612,95%CI:1.029~6.628)是T2DM患者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均与T2DM患者合并OP高度相关。依此建立预测T2DM患者合并OP的列线图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04,且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AUC为0.812(95%CI:0.778~0.846),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高龄、长病程、低体重、血糖控制不佳、高胆固醇血症和低钙血症是T2DM患者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T2DM患者合并OP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列线图 慢性疾病 风险模型 骨质疏松33
目的:探讨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1-AT)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COPD患者110例(COPD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α1-AT基因rs1243166序列基因多态性。结果:COPD组和对照组α1-AT基因rs1243166序列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PD组基因型GG和等位基因G比例分别为38.18%和60.00%,高于对照组;GG型患者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为(48.89±9.92)%,明显低于AA型和GA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和GA型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1-AT基因rs1243166序列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有关,基因型GG患者肺功能较差。
关键词: rs1243166序列 α1-抗胰凝乳蛋白酶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易感性60
目的:探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MFG)-E8浓度的影响,评估并阐述TGF-β1、MFG-E8浓度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重构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60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冠脉介入治疗前TGF-β1、MFG-E8浓度,试验组冠脉介入治疗后24 h、72 h血清中TGF-β1、MFG-E8浓度以及冠脉造影的相关指标,观察比较血清中TGF-β1、MFG-E8浓度与冠脉造影等相关指标关系。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基线资料中冠心病家族史存在显著性差异,冠脉介入治疗前血清TGF-β1、MFG-E8浓度为对照组高于心绞痛(AP)组,AP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表现为随着冠心病病情程度的加重有减低的趋势;试验组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清TGF-β1、 MFG-E8浓度得到回升。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脉的血供,使心肌的缺血、缺氧得到改善。
关键词: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 冠心病 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2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收治的62例ARDS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再将62例研究组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度组(n=18)、中度组(n=28)、重度组(n=16)三组,比较各组血清促甲状腺生成素(TSH)、甲状腺素(T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分析影响住院1个月患者结局(存活/死亡)的突出因素。结果:研究组TSH、TT4、TT3、FT4、FT3等各项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TSH、TT4、TT3、FT4、FT3水平呈梯度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水平是影响住院1个月患者结局的突出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甲状腺素指标会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且随着病情加重,其降低程度会更加明显,对ARDS患者甲状腺素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可判断其疾病严重程度并有助于评估预后。
关键词: 严重程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游离甲状腺素 甲状腺激素 重症疾病3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分娩的孕妇90例分为三组,A组为HBV DNA>1.0×103 IU/ml的乙型肝炎孕妇28例,B组为HBV DNA<1.0×103 IU/ml的乙型肝炎孕妇34例,C组为非乙型肝炎的孕妇28例。A组、B组孕妇于分娩前查HBV-DNA定量,所有入选孕妇于孕24~28周行75gOGTT试验。观察GDM发生情况、血糖水平、DNA载量和血糖水平相关性。结果:A组和B组GDM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GD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FBG、2 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载量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呈正相关,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密切关注血糖水平变化。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糖耐量试验 血糖水平39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267例,根据RDW四分位数分为A组(RDW≤12.3%)71例、B组(12.4%≤RDW≤13.0%)66例、C组(13.1%≤RDW≤13.9%)64例和D组(RDW≥14.0%)66例。比较四组基本情况、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及1年内心力衰竭相关终点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死亡或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评估RDW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相关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DW预测心力衰竭死亡的效能。结果:随着RDW水平增高,心力衰竭相关终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5.221,95%CI:3.222~8.462,P=0.000)、年龄(OR=1.093,95%CI:1.044~1.144,P=0.000)、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OR=1.001,95%CI:1.000~1.001,P=0.000)与CHF患者1年内心力衰竭相关终点不良事件独立相关,RDW预测心力衰竭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95%CI:0.646~0.826,P=0.000)。结论:RDW水平增高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监测RDW有助于对CHF患者的预后评估。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慢性心力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老年 预后10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