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直接医疗负担的公平性。方法:使用2011年和2018年CHARLS问卷中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门诊和住院数据,测算直接医疗负担,利用集中指数分析不同患者群体直接医疗负担的公平性。结果:2018年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12.34%)较2011年(5.86%)大幅升高;2011和2018年的糖尿病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负担分别为7848元和9869元,个人支出分别为5022元和5753元;65岁以上、初中学历以下、高收入、城镇患者群体的直接医疗负担更高,集中指数由2011年的0.354下降到2018年的0.257。结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负担较重,其中高收入群体直接医疗负担最重,需从政府、医疗机构、居民个人三方面有效协同,共同抵御糖尿病疾病经济风险,最大程度减轻慢性病直接医疗负担。
关键词: 个人支出 中老年 公平性 直接医疗负担 糖尿病108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AML患者和24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骨髓组织中CAS的表达,比较AML组和对照组CAS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AML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ki-67指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预后危险度分层、髓外浸润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AML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C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AML组和对照组CAS均主要定位于胞浆。54例AML患者中,CAS高表达者14例(25.9%),对照组24例患者中CAS全部低表达,AML组中CAS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L患者中CAS高表达组和CAS低表达组之间,预后危险度分层及首次化疗缓解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高表达组的高危患者和首次化疗后未缓解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AS低表达组(57.1%vs27.5%,30.8%vs7.9%),低危患者和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CAS低表达组(14.3%vs37.5%,53.8%vs84.2%)。AML患者中,CAS高表达组患者骨髓组织中Ki-67指数高于CAS低表达组(60%vs50%)(P<0.05)。结论:CAS在AML和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均定位于细胞浆,且在AML中表达量增加,并与患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预后危险度分层、首次化疗后缓解率及ki-67指数相关,提示CAS可能参与了AML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生物标志物 细胞凋亡易感蛋白 预后 骨髓活检35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差异基因(DEG),通过分析DEG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MDS的核心基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包含有MD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619,GSE19429,GSE58831),借助GEO数据库的基因表达分析工具(GEO2R),以|logFC(foldchange)|≥1以及P<0.01为标准筛选数据库中的DEG。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DEG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利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DEG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用网络(PPI)并利用Cytoscape的CytoHubba和Mcode插件分析其关键基因簇及核心基因。利用R语言对筛选出的核心基因进行诊断试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根据LEF1的表达量对GSE19429进行GSEA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74个共同差异基因,其中上调14个,下调60个。GO分析结果显示,下调基因的BP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及调控、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以及免疫应答;CC主要富集在细胞核、转录因子复合物和黏着斑;MF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结合、DNA结合以及β-连环蛋白结合;KEGG通路则主要富集在原发性免疫缺陷、Hippo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以及造血细胞系。上调基因的BP主要富集在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病毒反应等,CC主要富集在细胞质,MF主要富集在RNA结合。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共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以及3个重要的基因簇,进一步通过基因功能富集发现3个关键基因簇的功能均与免疫调控关系密切。ROC分析发现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对MDS具有较好的诊断意义。通过对核心基因进行GSEA分析发现LEF1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等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功能,进一步揭示了MDS的发病机制。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有效筛选出MDS的核心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为MDS的诊治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 LEF1基因 发病机制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3
33
综述近年来白细胞介素-6(IL-6)在痛风发作中的相关文献,认为痛风患者体内IL-6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痛风与包括IL-6在内的许多细胞因子关系密切,痛风急性期发作时,尿酸钠结晶可激活多种促炎细胞因子,IL-6作为复杂炎症网络中重要的一员,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尿酸排泄、骨破坏等,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领域对IL-6与痛风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期望能从IL-6入手找到更适合的药物和诊疗方法。
关键词: 分子通路 痛风 白细胞介素-6 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25
2型糖尿病是我国目前严重威胁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对生命品质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对身心健康也有了全新的认知,糖尿病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研究也开始成为了重点探讨内容,文章主要对2型糖尿病人群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入手,以对当前状况的探讨、相关原因研究以及干预方面探讨,系统总结了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为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命品质,为糖尿病患者构建完整的心理护理理论与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疾病 生命品质 积极心理学 身心健康57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间以医院为基础的新诊断的冠心病患者49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信息、冠心病病情信息,以及确诊时HCY水平信息等。多角度探讨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数据收集和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完成。结果所有患者HCY血清平均水平为(20.23±2.18)μmol/L,其中HCY超标330例,HCY未超标167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海拔地区及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HCY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为(r1=0.356,r2=0.198,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HCY水平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为(r1=0.304,r2=0.50,r3=0.217r4=0.185,P<0.05);不同海拔地区生活的患者HCY水平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为(r1=0.129,r2=0.369,r3=0.473,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HCY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为(r1=0.137,r2=0.200,r3=0.205,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海拔高度、性别及年龄是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性别患者中男性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联更强;40~50年龄段患者中HCY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联最强;高海拔患者中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联更强,血清HCY检查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
关键词: Gensini评分系统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海拔高度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0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小脑CrusⅠ与全脑功能连接(FC)的异常模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T2DM患者(n=78)作为T2DM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受试者(n=57)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临床变量、神经心理量表评分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以小脑双侧CrusⅠa、CrusⅠb为种子点计算全脑FC。统计分析两组间FC差异、临床变量、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增高,认知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T2DM左侧小脑CrusⅠa与左侧舌回/小脑Ⅳ~Ⅴ小叶间的FC显著降低,右侧小脑CrusⅠb与右侧额下回三角部间FC显著增加(高斯随机场校正,单体素P<0.005,簇大小P<0.05);后者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0,P=0.01)。结论小脑亚区与多个核心脑区间异常的FC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认知受损、共病抑郁、焦虑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功能连接 小脑 情绪障碍 慢性 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35
目的:分析研究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医院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2例DFU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与单药组(前列地尔治疗),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持续用药方案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0 %,显著高于单药组的78.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水平、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均低于单药组,而患肢足背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患肢踝肱指数(ABI)以及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单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DFU临床疗效理想,可加快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炎症反应。
关键词: 临床疗效 前列地尔 糖尿病足溃疡 胰激肽原酶 踝肱指数77
目的探究BMI和腰围(WC)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2型糖尿病、糖代谢连续测量指标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纳入分析的1615名研究对象来自动脉粥样硬化多民族研究(MESA)。OSA评价指标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多导睡眠图测定。糖代谢连续测量指标包括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肥胖指标包括全身肥胖指标BMI和腹型肥胖指标WC。结果OSA与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后者的患病风险随OSA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01)。BMI和WC均介导重度OSA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其中腹型肥胖指标WC的中介效应为1.296(95%CI:1.182~1.466),中介效应比例为56.397%;BMI的中介效应为1.291(95%CI:1.173~1.479),中介效应比例为55.400%。BMI和WC同样介导重度OSA与FPG、HbA1c之间的关联。结论OSA与2型糖尿病、FPG和HbA1c的关系,与肥胖程度增加有关。提示OSA患者通过早期的体重干预,特别是控制腹型肥胖对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介效应 生活质量 肥胖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2
慢性心力衰竭动物实验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创建成熟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十分重要。根据西医发病机制与中医病机的不同以及研究目的不同,中西医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文章对中西医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综述,便于临床研究参考。
关键词: 中西医 临床研究 动物模型 循环系统 慢性心力衰竭3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和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0例呼吸道疾病非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纳入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中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哮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76、1.914、1.718、11.393、3.245,均P<0.05);哮喘组患者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敌对、精神病性、偏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作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支气管哮喘发生,且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时需重点加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 临床治疗 危险因素 心理健康 支气管哮喘 相关因素15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一种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类呼吸系统疾病,其多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机体的气道腔因炎症反应、免疫应激反应等变得狭窄扭曲,进而使气道腔出现气肿,患者因呼吸道气流受阻,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COPD的病理进程与气道重塑有很大的关系,而临床上对于老年COPD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止咳、抗炎等药物来抑制老年COPD患者的气道重塑,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现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就老年COPD患者气道重塑机制及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床治疗 应激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重塑 药物治疗4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UA)、尿酸清除率(Cua)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松滋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与观察组(50例,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4、8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UA、Cua水平,以及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SBP、DBP、血UA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呈降低趋势,而Cua水平呈升高趋势,观察组患者血UA水平低于对照组,Cua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可提高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压、血UA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关键词: 收缩压 炎性因子 硝苯地平 缬沙坦 舒张压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2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mir-206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4例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AMP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06水平;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AMPT、mir-206水平,并分析NAMPT、mir-206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AMPT、mir-206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NAMPT、LVEDD、BN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mir-206、LVEF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NAMPT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mir-206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逐渐降低(P<0.05);Pearson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AMPT水平与LVEDD、BNP水平均呈正相关(r=0.750、0.757,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759,P<0.05);血清mir-206水平与LVEDD、BNP水平均呈负相关(r=-0.775、-0.883,P<0.05),与LVEF水平呈正相关(r=0.819,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NAMPT、mir-206水平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95%CI:0.773-0.913)、0.981(95%CI:0.935-0.998),对应的特异度分别为61.76%、97.06%,灵敏度分别为93.42%、88.16%,血清NAMPT、mir-206二者联合预测慢性心力衰的AUC为0.993,特异度为97.06%,灵敏度为96.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AMPT表达水平升高、mir-206表达水平降低,与患者心功能分级有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miR-206 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生物学指标4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